
-
“抗疫行动”专题介绍
这是一个漫长又寒冷的春节,2020年以一种始料未及的方式向我们徐徐展开。企业是社会组织中的重要一环。面对突发事件,企业在大型危机中的作用越发凸显出来。疫情像一次突如其来的大考,不但考验着社会的治理体系,也考验着企业的应急能力、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详细]
-
突发危机前,企业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
2020年开年,黑天鹅事件频发,尤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给国民生命健康造成重重威胁之外,给整个市场经济也带来层层阴霾。[详细]
-
危中有机,怎样成为疫情中的“灯塔企业”
新冠疫情打乱了中国经济的既有节奏,企业也在应对着经济下行的大考。工信部、发改委等国家政府部门号召各级企业复产复工,尤其支持互联网、交通、快递等企业率先复产复工。[详细]
在本次专题中,我们会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应急措施:针对突发疫情,企业有哪些应急举措?
2、管理创新:如何以创新思维、科技应对危机?如何通过自身业务、技术赋能抗疫?
3、生产经营:如何减少业务所受影响?如何做到开源节流,精细管理?
4、组织管理:如何保证组织敏捷高效,上下同欲?
5、可持续发展:对员工、客户、合作伙伴有哪些关怀和保障?对行业有哪些引领、示范和贡献
--------------------------------------------------------
赵阁宁|专题策划
陈萌萌|专题统筹
报名邮箱:mengmengchen@caijing.com.cn
-
苏宁:发挥自营网络优势、助农扶商
-
百度:创新业务思维,用科技应对危机
-
FESCO:用智能成就有温度的服务
-
每日优鲜:战役助农、合作共赢
-
石墨文档:赋能远程办公
-
复星:全球化能力 全球化责任
-
海康威视:集结硬核力量,科技抗疫
-
中国平安:一手做防疫 一手抓经营
-
浪潮:以科技之力助力抗“疫”
-
网易:数字技术和内容助力新冠疫情防控
-
智联招聘:多种在线服务助力社会稳岗就业
-
微医集团:开创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在线救援模式
-
娃哈哈集团:发挥供应链优势快速驰援,防疫复工两手抓
-
恒安集团:尽企业所能,供一线所需
-
天虹商场:零售业深度变革 2B和2C端业务能力快速迭代
-
什么值得买:大数据及产品优势稳住社会民生需求供给
-
海底捞:做好防疫防护升级“安心送”服务
-
乡伴文旅集团:疫情催生更有温度的新商业文明
-
盈峰环境:智能化、科技化推进环卫装备行业变革
-
宜信财富:全流程线上营销和生态圈联动战“疫”
-
强生: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带来意义深远的改变
-
骊住集团: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关键时刻凝聚“战疫力”
-
依图医疗:新冠肺炎小依医生
-
携程:以同袍计划自救互助、以技术创新推动转型升级
-
默克:面对疫情的应急措施
-
诺和诺德:不打无准备之仗
-
传化集团:发挥平台作用保畅通保供应
-
万事利:疫情期间的应对
-
天虹:疫情下天虹这样服务顾客
-
喜茶HEYTEA:科技零售“无接触”运营,捐款赠饮表企业责任
-
OATLY:可持续发展、营养美味和信任公开三大核心理念
-
联通大数据:抗击疫情第一线
-
吉利控股集团:面对疫情的应急措施
-
中天照明:疫情期间的防疫措施
-
韵达:一起战“疫”,保障民生
-
花旗银行:“旗”心协力,共同战“疫”
-
如新:我们的应对
-
伯俊软件:为生命逆行,与时间赛跑
-
青云QingCloud:疫情期间的应急措施
-
中化国际:生产经营之道
-
百观科技:疫情下的应对之道
-
深兰科技:聚焦“抗疫”科技创新 贡献深兰AI力量
-
正泰集团:疫情下,我们正在做的
-
速擎软件:疫情期间的应对
-
陈春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院长
-
蒋德嵩:长江商学院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
刘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
-
林肇宏:海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
徐二明:汕头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
-
吴声: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
闵茂康:北京市鼎石学校校长
-
唐宁玉: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
朱兆颖:AIII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上海人工智能发展联盟副秘书长
-
段永朝:财讯传媒集团(SEEC)首席战略官
-
唐宁:宜信公司创始人兼CEO
-
周宏骐: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
霍锦洁:IDC中国区总裁
-
孙丽军:SAP全球副总裁、SAP大中华区首席营销官
-
张丽君:创新工场合伙人
-
马翔宇: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总裁
-
李雷:西南财经大学西部商学院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
邬爱其: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部电话:010-85657210 | 发行部电话:010-85650323 | 广告部电话:010-85657304 | 客服电话:400-009-0313 | 电子邮箱:hbrchina@hbrchina.org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版权所有:Copyright @ hbr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82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