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行业很少会冒出令战略家们感到措手不及的状况。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其实石油行业也充满变化,甚至戏剧性的变化,但基本都是可预计的。战略设计师们知道,随着地缘政治力量的变化以及新资源的发现及开采,全球能源供给会上下波动。他们还知道,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天气状况等因素也会引起能源需求波动。但是,这些因素并不受石油公司及其竞争对手的控制,而且石油业的进入门槛非常之高,因此没有人能真正改变游戏规则。在这种稳定的市场环境中,一家公司会谨慎地整合其独有的能力和资源,确立并捍卫自己的竞争地位。
在石油业战略师的眼中,互联网软件行业简直就是个恶梦。因为在互联网行业,创新活动和新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冒出来,公司占领(或失去)市场份额的速度令人眩晕。微软(Microsoft)、谷歌(Google)或者Facebook这类大公司,会冷不丁推出一些新平台或者新标准,彻底改变市场竞争的基础。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获得竞争优势,企业需要在竞争对手之前解读市场信号并迅速作出反应、适应变化,或者借助领先的技术影响市场需求和竞争方式。
显然,在石油业如鱼得水的战略在互联网软件行业是行不通的,因为后者可预见性很低且不断变化。此外,在石油和软件行业,战略家制定战略的技巧也截然不同—因为他们所处的时间期不同,所用的工具不同,并且与一线计划执行者的关系也不同。面对如此截然不同的竞争环境,公司在战略规划、发展和部署方面似乎应该有显著区别才对,但我们的研究显示,很多时候公司所定的战略并没太大差别。
管理层并非无动于衷。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针对全球10大行业120家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管理层很清楚,战略制定过程应该与竞争环境的具体需求相匹配。然而调查发现,有些公司身处的环境波动性很高且复杂多变,但是其制定的战略却更适合可预见性强、稳定性高的竞争环境。
是什么因素妨碍了这些高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战略呢?我们认为,他们缺乏制定战略的系统性方法,也就是说:他们缺乏制定战略的战略。在下文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框架,根据公司所处环境的可预见性及可塑性,将战略规划分成四种风格。利用这一框架,公司高管们能够让其战略风格与行业的特殊性、业务特点或者地理位置相匹配。
制定战略的方式会限制战略风格。如果能清晰了解目前可以使用的战略风格及其适用情况,将会有更多公司效仿那些成功公司的做法,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更好地抓住契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