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平衡计分卡”理论诞生20周年,这一将财务指标融入人事管理的理论对管理学是一大促进,而该理论的创始人卡普兰教授在此后的20年中,将平衡计分卡理论逐步演进成“战略管理系统”,此次本刊将这一更为全面,更具权威性的理论再次刊发,并专访卡普兰教授,期望读者能获得更大启发。
在成功IPO之后不久,康诺(化名)公司开始失去发展方向。公司的高管依旧保持着原有的惯例:每个月用一天来召开管理会议,但这些会议已无法聚焦在公司的战略上。
康诺公司的管理会议议程是上午讨论运营问题,下午讨论战略问题。但随着实现公司季度目标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运营问题逐渐侵占了高管们讨论战略的时间。一位高管对此评论道:“我们没有时间来讨论战略。如果我们不能达到这些季度目标,这家公司可能就会消失。短期目标对于我们来说就是长期目标”。
除了康诺公司,“格雷欣法则”频频在很多公司(其中不乏成功的上市公司)的会议室中上演:糟糕的运营成为会议讨论的主题。一旦落入这个陷阱,他们很快会发现公司总是要竭尽全力才能刚刚完成季度目标(甚至无法完成),永远没有时间来思考如何改进公司战略,来创造更好的发展机遇,或弥补公司的财务短板。于是,分析家、投资者和董事会成员开始质疑管理团队的能力和专注度。
但按照我们的经验,公司的糟糕表现不能归咎于管理团队的无能或疏忽,而是由于公司管理系统的崩溃。这里定义的管理系统,是指公司在设计公司战略,将战略转化为运营行动,监测、改进战略和运营效率的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流程和工具。无法正确平衡战略和运营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在过去25年间的多个研究显示:60%到80%的公司无法达到新战略设定的目标。
通过建立一个闭环的管理系统,公司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这种管理系统包含5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设计战略宣言。设计公司战略宣言会涉及对一些工具、流程和概念的使用,例如公司使命、管理层愿景和价值宣言;SWOT分析法;股东价值管理;竞争定位和核心竞争力。第二,将公司战略宣言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行动,这需要使用其它工具和流程,如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第三,战略实施,目的是将战略和运营连接起来,这需要使用第三套工具和流程,如质量和流程管理、流程再造、流程指示板、滚动预测(rolling forecasts)、作业成本分析法(activity-based costing)、资源能力规划(resource capacity planning )和动态预算管理(dynamic budgeting)。第四,随着战略的实施,管理者应持续地对内部的运营数据以及外部的竞争对手、商业环境数据进行检查。最后,管理者定期对战略进行评估,一旦发现对战略的假设是过时或错误的,管理者应对战略进行更新;以此开启管理系统的新一轮循环。
公司一定要慎重地设计这样的管理系统,因为系统的崩溃往往发生在最开始的阶段:公司设计出雄心壮志的战略,但无法将这些战略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导致中层和基层管理者无法理解并努力实现公司的战略。即便成功地制定其战略目标,很多公司也无法用适当的工具改进运营流程,最终造成不能实现这些目标。或者,像康诺公司一样,在管理会议上将战略和运营混为一谈,导致战略学习反馈循环的断裂。
我们对公司、非盈利组织和公共部门进行了广泛的咨询和研究工作,借助这些经验,我们将在下文中介绍如何设计并应用这种管理系统,其中包括设计战略、执行运营计划以及战略的反馈和学习。此外,我们还列出了在不同阶段管理者们可以应用的管理工具,其中有一些是我们的理论,但大部分是其他管理学专家的作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