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E(私募股权投资)界的现状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双城记”:一方面,PE数量依然大幅攀升;另一方面原有的主流商业模式Pre-IPO的空间日渐狭窄。
现在已经可以肯定,持续多年的“全民PE潮”将很快终结,并且会迎来一次大规模的行业洗牌。比行业洗牌更为重要的是,PE的商业模式会“理性回归”:此前盛行的Pre-IPO模式,将很快被“PIPE”和并购投资等注重价值投资的商业模式所取代。
变盘前奏
据预测,到2012年末,中国股权投资机构中活跃机构数量将达到5000家以上,是上一年的10倍。但队伍的壮大,并不能掩盖PE市场的疲态。从统计数据来看,PE操作链条上3个关键点:募资、投资和退出均出现问题。
根据清科集团和投中集团的数据统计:募资方面,2012年上半年,中国创投市场共新募集基金79支,新募基金数量同比下降60.3%,新增资本量同比下降77.1%,募资回落到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最低点。
在投资方面,2012年上半年,中国创投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401起,其中披露金额的322起共涉及投资总额为25.1亿美元,投资数量同比下降48.6%,投资金额同比下降63.1%。
机构退出方面,2012年上半年93家VC/PE机构通过63家企业的上市实现148笔退出,总计获得账面退出回报160亿元人民币,平均账面回报率为4.58倍,远低于2010年的10倍和2011年的8倍,再度创出最低水平。
![]() |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