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的“智慧城市”
正如前面三家公司的创新结果所显示的,第四纪元创新在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这并不是说此类创新仅限于新兴国家,发达国家其实也适用。2006年,IBM公司的发明大师、创新催化者科林·哈里森(Colin Harrison)参与了InnovationJam活动。这是一个耗时72小时的众包会议,与会人数达到15万,主要为IBM的员工及其家庭成员、商界合作伙伴和企业客户。这些人通过在线方式,共同参与了这场头脑风暴活动,帮IBM构想下一代的商业增长模式。
IBM从InnovationJam活动中挑选了10个创新实践小组,并拿出总额为1亿美元的活动经费,让他们设法在水务、能源、交通系统和保健等领域寻找突破。哈里森被选为公司新战略小组的一员,协助模拟出一个充满风险的环境。这个战略小组被放在了IBM的纽约总部,他们直接将想法汇报给当时的CEO彭明盛(Sam Palmisano)。
从研发、销售到市场营销,IBM拥有丰富的资源,这些都是一般风投支持下的初创企业所无法想象的。不过,像很多跨国企业一样,IBM在创新第三纪元期间也一直为如何统筹这些资源而发愁。(参见图表“走过四个创新纪元”)现在,哈里森和其他同事一起正设法在企业内部寻求改变。
走过四个创新纪元
和蒙森、贾殷和穆西约卡一样,哈里森激活了他传统管辖范围之外的资源。哈里森称:“开始,我们的团队很小,我和数百人一起工作,但是没人向我汇报工作。在这样大的公司工作,如果你足够坚持,就能找到拥有各种技能的人。”今天,创新的民主化意味着,催化者即便没有巨额预算或人数众多的下属,他们也能带来巨大影响。
哈里森领导了10个原型开发创新小组中的一个,它最初的组名叫“装备地球”(Instrumented Planet)。他的团队试图解答这些问题:IBM该如何做,才能将服务敏锐性、网络互联性、物理传感器、传动装置和RFID芯片结合起来,并通过监测人类、车辆以及能源系统的活动,从而提高效率?很多系统组成部分已经到位,但是企业还需要一个整体的愿景和提供特定服务的产品。
遵循着催化者的经典模式,哈里森开始从企业外部寻找灵感。2008年初,他造访了阿布扎比的马斯达尔城(Masdar)。根据这个城市的规划,阿布扎比试图将马斯达尔打造成为一个碳中性排放和零垃圾的城市。哈里森事后回忆说:“我意识到,这正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想法—我们想做的一切事情能在一个地方共存。我突然就有了这个灵感—为城市打造一个综合的运营中心。”
于是,“装备地球”变成了“智慧城市”(IBM公司“智慧地球”项目的一部分)。通过该项目,IBM为一些城市提供大量的技术设施和相关服务,帮助它们节约资金,通过更好地管理能源、水资源、交通、停车场、公共交通系统及其他资源等,改善居民生活。以IBM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的项目为例,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斯德哥尔摩市政府曾一度计划修建一个耗资10亿美元的隧道。然而,除了造价昂贵之外,修建隧道将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燃料,对市民所造成的困扰也会持续数年。对此,IBM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规划:市政府可以通过“智能操作中心”借助传感器监控每一辆车。在恰当的时候,它还可以通过提供资金奖励的方式让司机更换其他路线,或改乘公共交通出行。“智慧城市”计划的实施只花费了建隧道的1/10的时间和成本,并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了17%,交通拥堵情况也下降了超过50%。
IBM在里约热内卢、柏林、北京、都柏林、新加坡和纽约等地进一步完善了“智慧城市”项目。在芝加哥,IBM建立的运营网络促使一家公司设计出一个app软件。通过该软件,下载者可以在暴风雪来临时监控城市里的扫雪车,实时了解道路积雪的清理状况。“智慧城市”项目显示出,一个企业的创新催化者是如何利用创新工具解决重大社会问题,同时还让企业实现收入和利润增长的。(预计到2015年,“智慧地球”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将会为IBM带来100亿美元的收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