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是企业的核心?
这一僵局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权力开始向股东一边倾斜,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几乎都是经理人说了算。尽管这一转变有着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诱因,但是“股东主导”观点的兴起促成了这种转变。这一观点来自对经理人动机和行为的学术性研究。该观点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核心,经理人和董事会必须围绕着他们运转。
不过,企业现实却与这种观点格格不入。从法律角度来看,股东并不拥有公司。从法规和实践角度看,股东们对多数重大公司决定没有决策权(董事会才有)。尽管很多高管宣誓效忠股东,但他们的行动和薪酬常常显示出他们的言不由衷。口头言谈和现实的差距—加上一桩又一桩的公司丑闻和内部问题—使得不断有人呼吁应该增加外部投资者的发言权。其背后的逻辑是,只有公司真正把股东放在第一位,资本主义(Capitalism)才能运转得更好。
这一观点很具吸引力,但与事实并不相符。别忘了,在这种混乱局面出现之前的很多年,股东们的权力在与日俱增,但他们还是频频对业绩感到沮丧。那么,至少存在这种可能性,即问题出在股东自身—可能他们并不真的适合做企业的老板,可能寄希望于让他们管理和约束公司的想法注定会令人失望,或者可能存在一些能让股东变得有效和有帮助的方法—但是如果我们专注于股东至上这一点,可能会忽视这些方法。
本文着重于谈股东。他们是谁?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他们擅长和不擅长什么?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讨论越来越多。(参见:“机构投资者是问题的一部分还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作者:小本杰明·海恩曼和斯蒂芬·戴维斯)我们的贡献是提供一个思考股东角色的框架,并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我们将股东的贡献划分为三个领域:资金、信息和约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