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变不离其宗”
HBR中文版:过去的二十几年里,你先后提出了不少新的管理理念和思想,有哪些是具有普遍价值的?
张瑞敏:其实我自己感到,很多中国企业,今天很好,明天可能就不行了,观念在这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往往有很多企业,有一段时间做得比较不错,便开始自我膨胀,自我膨胀最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往往就是看不清用户需要到底在哪里,今天成功了,就以为永远都会这样。
而且,最可怕的是,会把自己原来成功的一些做法当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来套用,那肯定就不行。根据我的体会,作为一个企业领导,永远不要以为你比用户聪明,永远不要以为你比员工聪明。一旦你觉得比员工聪明,去指挥员工;一旦觉得比用户聪明,我做什么你肯定要什么,这个企业就很麻烦。
HBR中文版:你经常和一些全球的管理大师、企业领袖论道,他们给海尔带来了什么?
张瑞敏:其实我到美国或者欧洲,去和他们交谈,主要是想知道像“人单合一”这种模式到底可不可行。如果说印象最深,而且很有作用的,就是IBM的前总裁郭士纳(Louis V. Gerstner),因为和他谈的时候,我就在纸上画了一个“倒三角”,还没有怎么讲,他就明白了。
他说在IBM时很想这么做,最后没做主要是两大原因:一个原因是管理层到下边来,应该提供资源了,但是如果没有设计好他怎么提供,就会造成扯皮,在一线打仗的人就会缺少供给。这个问题他也没有怎么想好。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倒三角”架构中,最高领导在最下边,在你处理内部事情时,万一错失市场新机会怎么办?这也很容易造成不可持续。
所以,这也是我们现在在“倒三角”里,很注意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他对我们这个模式非常肯定。但是他也提出担忧:这个做法在中国这种缺少创新氛围的国家,会不会受阻碍?这个是我们解决不了的,当然我们现在只能够说,尽可能创造一些减少阻碍的氛围。
此外,我还两次见过稻盛和夫(日本经营大师、京瓷株式会社创始人)。其实很早的时候,我就去现场看过阿米巴是怎么做的。这个模式在日本做得比较成功,但是把它简单移过来可能有问题,因为这个主要是精神激励,不搞物质奖励。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这么搞肯定不行。另外一个不一样,阿米巴基本上还是“正三角”式的,下级听从于上级的指令,而我们这个是直接面对市场。当然我们觉得可能各有利弊。
HBR中文版:在企业管理领域,是否存在一个有别于美、日模式的“中国模式”?
张瑞敏:从过去的经历来讲,我们所有的管理都是学人家的。中国会不会搞出一个公认的、在互联网时代起作用的模式?我觉得至少现在还不行。
实际上,真正的管理是没有国界的,可以共享的。就象之前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美国的六西格玛管理,以及平衡记分卡等,都成了全世界的学习对象。其实所有的管理模式、思想,不管具体怎么做的,就最终目的而言,都是万变不离其宗。让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自己的CEO,这就是“宗”。脱离这一点谈模式创新,我觉得没有意义。
HBR中文版: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对你的管理思想和实践产生了影响?
张瑞敏:就儒家文化而言,我们可能借鉴的,是它最核心的东西:“内圣外王”。当然,有的时候,我们是倒过来用,所谓“外王内圣”。“外王”就是要创世界名牌,而为了创世界名牌这个“外王”,就需要来提升我们的“内圣”这个内在素质。
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最难的其实就是改革;往往比较陈腐的一些东西,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原来定的东西很难打破。中国传统文化中,我觉得缺少的是战略,很多只不过是一些谋略而已,就是研究如何治人的。
HBR中文版:那么,海尔的战略来自何处?
张瑞敏:我觉得,决策者首先必须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做企业的往往做到一定程度,把这个企业看成儿子一样,特别容易觉得自己什么都好,这样不行。你把自己的企业摆在开放的系统里,就会看到非常多的问题,这是制定战略非常重要的一个经验。另外一点,制定战略的时候,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因为做战略的时候,有时闹不好会不由自主地人云亦云,人家怎么做我也想怎么做,但到底为的是什么,如果定位不清楚,可能就会做错。
HBR中文版:将来淡出管理一线后,你会不会去传授你的管理思想和经验?
张瑞敏:这都是假设。假设如果是这样,也不可能;原因就是,在我看来,只有现任、正在做的,才有价值。你退出企业管理之后,就不再有价值。因为时代发展太快了,到时候你再讲那些成熟的,甚至过去所谓的成功的那些东西,它可能并不适合于当下,甚至会误人子弟。
HBR中文版:未来谁能延续海尔的价值观?在接班人问题上,你是如何考虑的?
张瑞敏:我并没有特别考虑接班问题。总得来说,两个上市公司作为两个支柱已经定了,整个结构也比较明确了。我现在更加关注的,是希望在我退出之前,能够把这一套机制建好。如果某个人不太适应,这一套机制能够确保用合适的人来顶替,或者有人能竞争上来。而且,这个机制应该变得充满活力,这一点大概是最重要。
哪怕你下了很大劲去选择,也不可能完全复制。或者说就算我永远不老,永远在海尔干,就能保证这个企业永远没有问题吗?这是不可能的。但制度不一样,一个好的制度,可能会使不太好的人变好。比如海尔现在正在推行的“人单合一”制度,让每个人发挥作用,每一个小团队慢慢都成为小小公司,每个人都能够非常努力地去干,可能不管谁来接班,都会要好得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