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企业选定华为
如果说博洛尼前几次业务拓展,只是产品线的延伸,那么转战精装修市场可谓重大的市场和业务转型—从面向感性的个人转向理性的开发商企业。之前,博洛尼在B2C市场强调打造品牌,选择的对标企业是阿玛尼和宝马,那么在它B2B市场的对标企业会是谁呢?
在国际上,IBM一直是全球B2B公司学习和借鉴的对象。1998年,任正非就曾以“削脚适履”的强硬变革,全面导入IBM的营销、研发和供应链等管理体系,彻底塑造了一个国际化的华为。
坚定地学华为而非IBM,是那个春节徐勇刚深思熟虑的结果。在他看来,华为最值得学的,是它在上世纪90年代内忧外患的中国通信市场一步步走到“巨大中华”之首的经验,以及如何将从青纱帐走出来的“土八路”转变成迎战“八国联军”的“正规军”。
徐勇刚认为,现阶段的中国精装市场和20年前的中国通信市场很像:高端市场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中低端市场则有数以万计的国内厂商在无序地厮杀。博洛尼应该成为住宅精装修市场的华为,以创新和服务赢得客户,靠高性价比的产品和灵活的服务取得竞争优势,通过资本和规模整合产业链和中小厂商。
春节后,徐勇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他的团队必须每天穿西服打领带。“以前CEO要求我们着装要时尚,因为面对的是小业主。而面对企业客户则不同,穿西装显得专业和庄重。要知道,华为的新员工入职前半年必须每天穿西服打领带。面对完全不同的业务,我把员工的‘包装’也改变了。”
徐勇刚还说起他的亲身经历。2011年6月的一天,南宁某地产集团和全国35个供应商正在签署协议。那天当地的温度高达40摄氏度,现场只有3个供应商代表穿了西装,其中就有徐勇刚。之后的一年多时间内,博洛尼从该客户拿到了3000多万元的合同。
为了模仿华为的解决方案营销模式,博洛尼还将许多华为的相关培训课程移植过来,然后做一些局部调整,比如将原有案例改成家装行业内的故事,把术语改得通俗易懂等,从而让员工能够理解并接受。在对标华为的过程中,博洛尼不乏类似这样用心设计的细节。
2010年5月,博洛尼成立了一个5人组成的总包管理团队。“这个团队的组建很有讲究”,徐勇刚说。家装业务类似游击战,达到一定规模的工装业务更像大兵团的正规作战。游击队长是无法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但大兵团指挥官又不熟悉游击战的优势,集成是惟一出路。总包管理团队由出身工装公司的总监出任一把手,四个副手中两个是来自博洛尼家装业务和产品业务的经理,另外两个则是从工装公司聘请的设计经理和预算经理。
架构上的调整同样重要。经过3年的发展,博洛尼精装团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全国办事处的销售人员,以商务经理和销售总监为主,专门负责和客户的前期接洽工作,以及维护客户关系;二是专门从事解决方案研究的专家,公司围绕他们组建了博洛尼精装研究院,同时聘请多位国内知名建筑师和业内专家作为顾问;三是交付服务团队,以项目交付专家和项目经理为主。就这样,一个以项目或客户为核心的“铁三角”形成了—这也是博洛尼从华为“学”来的经验之一。
细节和团队结构容易学习,最难学的是战略。华为公司的战略是:聚焦客户的关键诉求,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成功,并与友商共存。徐勇刚把华为这个战略运用到博洛尼,结合实践调整为:聚焦开发商的核心诉求,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精装修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成功,并与供应链共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