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人而言,家族企业是一群中小企业,他们只关注本土市场,并面临着诸如家族纠纷之类的相似难题。尽管大量家族企业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但人们忽略了一点——家族企业在全球经济中举足轻重。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分析,家族企业不仅产生了沃尔玛、三星、塔塔集团、保时捷之类的全球顶尖企业,而在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所有企业中,有30%以上是家族企业。
传统观念认为,家族企业凭借独特的所有制结构,能够确定长期导向,这正是一般公众公司所欠缺的。此外,很少有人确切了解,家族企业与众不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一些研究称,家族企业长期的业绩表现要好于其他企业;但有些研究结果正相反。
为了解开谜题,我们和巴黎综合理工学院(Éole Polytechnique)管理和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索非·米农(Sophie Mignon)合制了一份名单,上面列出了149家上市的、收入过10亿美元的家族企业。它们来自不同的国家:美国、加拿大、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墨西哥。每家公司都由一个家族持有相当大的股份,但未必绝对控股。家族成员积极参与董事会和管理工作。
随后我们又制作了一份对比名单,上面列出了一些非家族企业,它们与第一份名单上的家族企业来自同样的国家和行业,规模也类似。(我们并没有关注亚洲企业,因为亚洲很多企业由家族把持,我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对照企业。)之后,我们进行了严格的分析,研究这两组企业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以及其如何影响企业的业绩表现。
结果显示,在经济上升期时,家族企业与股权结构更为分散的企业相比,其业绩表现一般逊于后者。但在不景气时,家族企业的表现要远远好于其他同业企业。回顾1997-2009年的几次经济周期,我们发现,在考察的每个国家里,家族企业的平均长期财务状况远高于其他企业。
我们由此得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与业绩相比,家族企业对韧性更加重视。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它们会放弃追求更多的潜在回报,以便增加自己在经济环境恶劣时的存活几率。家族企业可能与非家族企业一样,对CEO有类似的薪酬激励机制,但家族企业的CEO受家族责任驱使,会做出截然不同的战略决策。家族企业的CEO通常的投资周期都在10年或20年。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现在能做哪些事以便让下一代受益。他们也更倾向于管理自己的短板而不是优势。与之相反,多数非家族企业的CEO们则试图通过绝佳的业绩为自己加分。
每家企业都鼓励高管在管理上要有长远眼光,我们认为,经营良好的家族企业可以成为这方面的典范。实际上,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一些股权分散的非家族企业在战略制定上模仿了家族企业的做法。这些企业也呈现出类似的业绩表现模式:经济上行时,业绩低于同行,而在不景气时,它们又成了所处行业的佼佼者。(参见边栏“它像家族企业一样运营,但它不是”)
家族企业是如何进行韧性管理的呢?我们观察到七种不同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