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40%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很容易解释“领导者魔咒”的存在,并揭示出了一个致命的边界:40%的市场份额。
产业组织理论表明:诸多行业都存在所谓的类似的产业演进规律,即当一个产业出现后,如果不存在特别的政府干预行为,且该产业存在规模经济现象,则该行业将在15年 - 20年后逐步进入寡头垄断现象(如图1所示),其中最大的三家企业常常会控制行业70%左右的市场份额。
打破领导者魔咒
麦肯锡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当三家领导性企业在市场份额上呈现4:2:1的关系时,整个行业会趋于高度稳定,且保持较高利润水平。这一经验数据,实际上也为我们寻找“领导者魔咒”出现的时机提供了关键数据,当三家企业控制整个行业70%左右的市场份额,尤其是领导者控制40%的市场份额的时候,领导者的领导地位看起来已经高度稳固,而正是这个时候,领导者往往难以觉察的“魔咒”就要显灵。
40%市场份额这个经验数据,可以得到更多真正案例的经验数据支持。柯达的衰落,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新技术的创新在起作用,但是,当我们研究柯达走向衰落的具体时间路线时,我们会问:新技术为何在2000年——而不是之前的十年或者之后的十年起作用?毕竟数码相机作为一项划时代的新技术,从诞生至今已经长达近40年。
基于产业组织生态视角的观点,就可以为我们提供另外一个解释:即在2000年之前,相机行业的格局仍然在向垄断的方向集中。一直到2000年,柯达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了历史性的40%,经营盈利达到创纪录的22亿美元之后,“领导者魔咒”开始发力,结果便是我们看到的那样,柯达加速地从领导者的宝座上跌落,取而代之的是来自日本的佳能。
可惜的是,在经历了令人惊异的增长速度并且荣登全球第一的宝座之后,佳能相机业务同样未能逃脱宿命——越来越多地相机使用者发现,尽管佳能相机一如既往的优秀,但是,人们也可以采取其他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从而更方便地实现摄影的功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