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上市何去何从
公司治理中心主任黄德尊教授指出,对于想要或者已经在美国上市的资质良好的中国公司而言,为了在美国市场上获得“绑定”效应,了解危机产生的原因很重要。
在我们看来,中国企业和美国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美国的企业是市场型而中国是关系型。市场型企业注重用会计透明来获取市场信任,所以美国市场强调股权分散、透明会计、独立董事和董事会成员的重要性。然而对于关系型的中国企业,会计透明和市场信任远不及政府的信任,或者重要合作伙伴的信任重要。
我们的研究显示,公司在美国发生会计丑闻股价会跌70%,在中国则只会跌10%。但是在中国如有总经理挪用公款之类的丑闻,这个企业的股价就会大幅下跌。
这种关系型企业特征在金字塔结构的民营企业中尤为明显。SEC因为对中国这种关系型企业不了解,所以并不要求企业详细披露能够体现这些公司治理状况的关联交易、股权结构和终极控制人背景等信息。但是想要消除信息不对称的中国公司需要认识到这个文化上的差异,并主动披露相关资料,要让海外投资者了解公司的制度、文化背景和商业模式,增加他们对公司会计的信任。
好的信息披露是公司战略的一部分。因为信息披露是一个权衡过程:更多公开透明有助于得到市场信任,从而拿到融资溢价。但是太多公开又可能让公司在竞争中遭受损失。很多企业在中国市场公开信息的需求很低,因为它们股权集中,融资需求不大,可以靠关系或者银行贷款去融资,因而保护商业机密的需求就增加。但是这种不公开在美国市场就行不通。
对于不能披露和没有积极披露的信息,公司要即时做出解释。要做到这一点,寻找可信的中介机构帮公司有效地跟投资者沟通非常重要。决定披露或者不披露什么信息需要技巧,也需要对两边文化都有了解的人。很多中国公司的董事会里虽然分别有海外和内地的董事,却很少能找到对两边文化都很了解的人。这并不是说每个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都要有这样的背景,但是公司需要寻找可信的中介机构做桥梁。
商学院也应该培养更多这样的人才,既能够理解中国国情又能跟海外沟通,也可以把信息披露状况解释到海外投资者可以接受的程度。这种人才现在有一个制度性的空缺。
中美两国做生意的方式、合约方式、政府跟企业的关系以及法律的要求都有很大差异,这些重要的制度背景让中国企业很难快速习惯美国公开披露的文化。但是海外上市对于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和未来成为跨国企业都非常重要,所以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和适应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参考:香港中文大学何贤杰、黄德尊、阳丹青,2012年论文《中国公司的美国上市之路:“绑定”还是逆向选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