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大众正日益成为公司的亲密伙伴,帮助它们应对那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创新和研究难题。苹果公司借助它的用户和开发人员推动增长。这些人群规模庞大,遍布全球,创建的应用程序和播客为苹果产品锦上添花。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学家动用大量的外部参与者,最终绘制出艾滋病相关病毒的结构,解决了这个困扰学术界和行业专家长达15年的难题。类似成功的故事比比皆是,但当今只有少数公司有效地运用了大众的力量,很多公司甚至不愿进行尝试。
管理者显然有理由保持小心谨慎,尤其是那些靠内部创新起家的组织,公司若将问题外推给一大群陌生人,看起来不光有风险,甚至不可思议。比如,公司如何保护它的知识产权?公司若将众包纳入企业业务,会不会带来一场管理噩梦?如何计算成本?公司如何确保最终可以得到一个恰当的解决方案?
这些担忧貌似有理,但是公司若将众包从企业创新工具箱里剔除,就意味着丧失了一个机会。这种抵触情绪弥漫在公司内部,主要是因为管理者尚不清楚哪些问题大众可以处理得更好,以及如何管理流程。在过去的10年间里,我们研究了很多行业的公司与大众在创新项目上的数十次互动,这些项目涉及了基因组学、工程学、运筹学、预测分析、企业软件开发、视频游戏、移动应用、销售等多个领域。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以经济学理论为支撑,加之严谨的实证测试,最终揭示出众包何时优于内包、何时劣于内包(其重要性不亚于前者)。本文还探讨了公司在给定情况下如何选择众包的最佳形式,以及目前技术如何帮助管理者消除上述后顾之忧。在众包的趋势形成之际,企业不进则退,定会被竞争对手捷足先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