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大师斯蒂夫·布兰克被誉为“硅谷教父”,他创立或者参与创立了八家高科技企业。他提出的“客户开发”方法启动了精益创业运动,现在“精益创业”这个潮词不单单是硅谷创业者的信条,甚至在小企业和大公司都在像福音书一样被传诵。他认为,MBA在过去一百年为大企业执行商业模式提供了理论框架,而他和其他一些精益创业理论的贡献者则为小企业和创业企业寻找商业模式提供了另外一套完全不同的理论框架和流程。
借布兰克为本期《哈佛商业评论》撰文《精益创业改变一切》之机,本刊中文版与他探讨了精益理念在小企业和大公司领域运用的不同,在访谈中,布兰克还阐述了他对中国创业环境和创业者的看法。
HBRC: 你曾经说过,精益创业可以让不同性质的企业获益,请问源自于科技公司的精益创业理论在被其他类型的机构采用时,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布兰克:美国犹他州的一些教授最先提醒我精益创业完全可以被应用到其他领域,只需对具体细节和术语略作修改,但总体流程不需变化。这些教授告诉我小企业在学习了这些流程之后发生了怎样惊人的变化。
我有一个关于小企业领域的例子。一对墨西哥夫妇在我的农场工作,他们想开一家墨西哥餐厅。但我发现他们对于开餐厅根本没有任何概念。要知道任何生意的第一步都是找出谁是你的客户,他们是否喜欢你的产品。我对他们的建议是到一家餐馆工作一段时间再看是否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这些都是常识性的东西,但是现在大多数小企业并没有自觉地用这套流程来开展生意。
精益创业在小企业的应用,其实就是在短时间内指导他们用完全一样的商业模式和客户开发方法来提出一系列问题,但我们不会用“商业模式”、“客户开发”这些很炫的词语,只是告诉他们在你花时间和钱创业之前,为何不走出去验证一下这些想法?
我要再强调一点就是,精益流程不会让初创公司更成功,而只会让他们更少失败。它会让他们避免创业公司常做的十件蠢事,比如忘了先了解客户,忘了了解渠道。这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而不是说你在创业之前需要读一本400页的书。
HBRC: 大企业采用精益流程会容易些吗?
布兰克:精益流程在大企业应用会比在小企业更难。这并不因为大企业的人更笨,而是大企业常常把具有创新精神和不同想法的人都裁掉了。大企业需要考虑的是怎样培训已有人员并把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找回来。
我的经验是如果大企业的创新部门中有财务或者人力方面的主管,这个创新部门就不会成功。因为财务主管最关心盈亏,一旦创新部门没有盈利他就会在该部门做出任何成果之前削减成本。人力资源部门也是,他按规则和既有流程行事,但是创新部门需要雇有创新精神的人,而不是管理工厂的人。所以除非大企业财务和人力资源部门改变原有规则,否则他们就会扼杀摇篮中的创新精神。
判断大企业是否真心想创新,第一个问题是CEO的薪酬机制会改变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这一切就是演戏。第二个问题是董事会的薪酬机制会变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他们就只是让CEO来做实验而不会真的给予支持。所以在5分钟之内我问几个问题就能诊断一家大公司是不是真的想改变:谁的薪酬在改变?创新部门对谁报告?目前有哪些实施障碍?
在成功实践了精益流程的GE,所有安排都是完美的,没有人力和财务部门,创新部门直接对总裁汇报,他的薪酬是由董事会根据部门的成功与否来决定的。
HBRC:现在管理界对精益创业的关注是否表明了大企业原有模式的失灵?
布兰克:是的,关于这一点我们需要感谢中国。中国以外的大公司发现他们在20世纪所做的所有事情(变得更大,占领更多市场)都已经因为外部变化而变得过时;因为中国的制造业降低了产品成本,互联网让所有信息对所有人都即时可见。世界已经改变,大企业面临来自外部的持续颠覆性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他们需要持续创新。但是大企业并不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建立的,他们习惯拥有一个稳定的市场。所以我们不仅给大企业的技术人员教授精益流程,也给CEO级别的管理者授课。大企业CEO过去只关注怎样降低成本,而不是怎样持续创新,我们现在在教他们创新。
HBRC:关于精益创业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了吗?
布兰克:我觉得我、埃里克·里斯和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的著作,已经建立了相当于MBA在过去100年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过去100年间,美国的商学院教授的是怎样管理和执行大公司战略,而我在十年前提出的精益流程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就是让人们意识到创业公司的管理技巧和大企业所需技巧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做的事情就是建立一套管理技能、书本、工具和课程能够与MBA的课程相当。但是这些不是让你花两年时间学习怎么在大企业里成为一个很好的执行官,而是学习如何成为好的创业公司的管理者。
我发现中国商学院的课程还比较落后,他们的创业课程还是从商业计划书开始,但这完全不是创业者们在做的事情。中美两国的教育机构教授的课程都滞后于实践,但美国的大学已经开始快速追赶创业者的步伐,很多商学院开始教授精益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