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已成为创新的竞技场,对于创新的重视已经成为全球潮流。作为全球创新的领头羊,美国近年来持续强调提高创新能力,用创新带动就业和经济复苏。俄罗斯在《2020年前俄罗斯创新发展战略》中制定了20项措施,来提供国家对创新的支持机制。中国则在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走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计划在2020年成为创新型国家。
如何把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如何通过创新来推动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虽然影响创新的因素有很多,但对于文化因素如何影响创新的讨论,目前还不够深入。本文将简要分析文化中的等级观念对创新的影响。
权力距离越小 创新能力越强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社会心理学博士吉尔特·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曾在1965-1973年间,针对IBM公司在50多个国家的员工进行调查,研究文化差异给员工价值观带来的影响。在研究中,吉尔特提出了“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的指标,用以衡量不同文化中的等级观念。通常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等级观念越强,权力距离则越大,人们对由权力与财富引起的层级差异就越能够接受和容忍,这意味着自下而上的沟通受到限制,下级不能质疑和挑战上级。相反,对于等级观念淡漠的国家或地区,权力距离较低,社会中不强调由财富或权力引起的层级差异,更强调人与人之间地位和人格的平等,允许和鼓励下级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质疑上级的权利。吉尔特·霍夫斯塔德计算了50多个国家的权力距离指数(Power Distance Index,PDI),用来比较不同国家的等级观念。
如果将等级观念和创新能力联系在一起,就会发现二者高度相关。我们把2012全球创新指数(GII)和吉尔特·霍夫斯塔德2010年在《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二版)》中的数据作了对照分析之后发现,一个国家的PDI越高,其创新排名在全球越靠后,创新能力越差;反之,权力距离越小,等级观念越弱,创新能力越强。
以色列、瑞士、德国、美国这些创新能力排名在前20的国家,PDI得分均在40以下,属于权力距离较低的档次。而日本、韩国、巴西等创新能力稍弱的国家,PDI得分在40-60的范围,权力距离属于中等水平。中国和孟加拉国、阿拉伯国家一样,权力距离得分都是80分,虽然中国的创新排名较高,其他两国排名在100多位。事实上,GII指数的排名考虑了制度、政策、基础设施等因素,如果只是衡量科技和创新成果,中国的排名将会更低。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等级观念同样会影响其创新能力。Yair Berson曾对福布斯排行榜前30名的高科技公司位于全球23个国家的分支机构进行了调查,发现在等级观念弱的企业中,管理者能够接收到更多的信息,从而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和本土适应能力。而在其他的多项研究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相反,企业中如果存在过强的等级观念,则会制约企业的创新能力,甚至导致企业的活力丧失以至于倒闭。
被称为“现代管理咨询之父”的麦肯锡公司缔造者马文·鲍尔(Marvin Bower) 早期在操作破产公司重组和清盘业务过程中发现,这些公司倒闭的主要原因不是领导者能力或努力不够,事实恰恰相反,虽然他们才智过人,但企业内部等级森严的官僚体系令一线员工不敢也没有途径向上级报告真实情况。由于不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以至于领导者无法做出正确决策。正是这个发现,让马文·鲍尔在此后的管理咨询职业生涯中始终致力于与等级观念做斗争。
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在执掌GE的20年中,打破了原来的纷繁复杂的行政体系,大大消减了层级,同时把公司文化从官僚文化变成了一个自由、平等的文化,形成了一个无边界的组织。韦尔奇通过一系列组织变革,鼓励一线员工发表意见,提出创新想法,自己也参与其中,直接和员工交流。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下,GE成功实现了转型,而且一举成为世界最有价值的公司。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