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彼得·德鲁克观察了那些依赖知识创新的行业,他写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可能会感觉到会发生某项创新……紧接着是突如其来的爆发。在此后短短几年内,人们会异常振奋,初创公司和新产品发布将层出不穷……最后是行业大洗牌,没有几家公司能最终存活。”
德鲁克认为问题的关键是由于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几乎从不取决于某个单独的因素,而依赖于不同种类知识的融合”。早期技术突破确实会引领风潮,但只有所有条件都成熟后,人们才会取得有意义的进步。
尽管我无法证明德鲁克观点的科学性,但在战略研究领域,我认为这是一个极为精准的描述。在诞生之初,战略研究并不严谨,其内容大多源于类似SWOT分析或波士顿矩阵等常识性方法。但是,1979年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永久性地改变了这个领域的面貌。五力模型巧妙总结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人们对产业组织的经济研究。几乎在一夜之间,基于知识的创新使战略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波特为实践人士撰写的著作《竞争战略》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波特的观点很快引起轰动,它甚至吸引其他领域学者对战略产生兴趣,并推动了战略管理协会(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和战略管理杂志(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一份同行评议性质的学术期刊)的建立。同时,阐述组织间产生长期绩效差异原因的非规范性论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资源基础观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也逐一诞生。不久后,海量的相关实证研究也纷至沓来。
1996年,亚当·布兰登伯格(Adam Brandenburger)和小哈伯恩·斯图尔特(Harborne Stuart Jr.)提出了另一开创性理论——以价值为基础的商务战略(Value-based Business Strategy)。尽管对于战略领域的实践者而言,这个理论没有像波特的五力模型那样流行,但这项研究促使数量经济学家们发表了大量有关战略的文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