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效率曲线-Transit交通
Transit交通 城市中不断增加的汽车数量,其实是最浪费、最不具可持续性的交通方式。然而,全球乘用车产量却在过去10年间增长了50%还多——从2002年的4100万辆,上升至2012年的6300万辆。无论新兴城市还是遗迹古城,都必须重视高效公共交通,而非小轿车的便捷性。最佳交通解决方案应当位于矩阵中的第四象限,通过先进的技术、金融工程和各方协同来优化产出。
位于华盛顿的EMBARQ,是世界资源研究所的可持续交通系统研究中心,也是一家由壳牌、卡特彼勒、联邦快递和彭博慈善资助的NGO。EMBARQ在世界各个国家提供交通服务以应对交通拥堵带来的挑战,其业务远及墨西哥、巴西、土耳其、印度和中国。例如,EMBARQ曾主导了墨西哥城的快速公交(BRT)系统变革。在采用快速公交系统之前,墨西哥城的公交服务调度混乱。车主还可以购买超过使用年限的校车,私自经营,与公交公司争利。道路上也没有“公交专用车道”的标记。为了抢客赚钱,车主们违章超速,无视交通信号。这些车辆也几乎没做过任何保养维修。不安全的交通系统令本就混乱的状况进一步恶化,不仅浪费燃料,也浪费人们的时间。
EMBARQ回购并报废旧的公交车,购置新的铰接式公交车,协调政府与私营企业的利益分配。他们雇用司机,让他们遵循时间表、规定路线驾驶,并制定统一的票价。新公交车安装了追踪和监控设备,使车辆调配、载客和收费合理化。
多方协调和通信技术,二者的结合虽然要克服很多困难,但结果却是革命性的。各方都无法独立改变公交系统,公交运营商不能负担购买新公交车的费用,城市也无力建立有效的公私竞争机制。EMBARQ的方案为政府带来了稳固的税收,公司获得了稳定的现金流,道路得以扩建,还吸引了此前缺少的私募资金。不仅如此,收益方还在不断增加,比如,新设公交线路还为沿途的公司、员工带来了好处,另外,公交车制造商、售后服务和产品的提供商、信息通信技术企业等相关厂商也获得了更广阔的利益空间。
墨西哥公交系统从第一象限转到第四象限的商业模式,这一转变不是政府激励的结果,而是由NGO带动的。NGO在政府力所不能及的领域,创造出了提高效能的解决方案。方案的启动资金来自私营机构,最终的收益也是私营机构创造的。墨西哥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得到提升,竞争力得以强化,这都得益于高效利用可消费的固定资产——车辆、燃料与时间,同时开创式引入和高效地使用原本没有的资本资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