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动荡的市场
企业如何将上述对策融入实践?提供资源效率产品和服务的组织有不同的办法:有些公司在世界各地设置销售部门,寄希望于新兴市场的销售增长;其他组织则只在少数几个熟悉的市场活动,风险相对较低。然而,两种路径都无法赢得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本小节将阐述,企业如何将自身的能力技巧性地适应不确定的环境。
毫无疑问,在任何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里,城市对洁净水、电力与交通问题解决方案的需求都很迫切。适用于发达国家细分市场和传统城市的基础准则,也同样适用于新兴城市,比如,人口数量与增长速度、人均收入、供应链成熟度、其他竞争者状况。不过,显然,新兴城市的状况错综复杂,时不时还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动荡。在某个新兴市场中获得成功的新型水技术或商业模式,可能会在另一个新兴市场中惨败。失败的原因可能并非没有需求,而是忽视了市场的独特性,以及新进入者资源和能力的局限。
进入这些市场时,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到城市在“稳定-动荡”频谱上处于什么位置。评估失误的话,可能会使精心设计的战略受阻。稳定的市场特点是:稳定的政治、有效的资本市场、公平且正常运转的竞争环境、财产权受到保护,以及稳定可靠的电力、水和公共交通系统。上述环境易催生密集的高层建筑和协调多方参与者的方案。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并非所有市场都稳定,但是,在发展中经济体中,稳定市场实属凤毛麟角。不稳定的市场中,政治局面较为动荡,公共服务不太可靠,合同很难执行,低矮平房肆意扩建也司空见惯。里约热内卢、拉各斯、卡拉奇、达卡和雅加达就是典型例子。
即使公司提供的对策只是着眼于解决不稳定市场的部分问题,也可能会创造和获得比稳定市场更长期的价值。因为,不稳定市场对资源解决方案的需求度更大,同时竞争却很少。在那里,高效地利用资源可以减少城市系统中的浪费,帮助政府、企业和市民提高生产力,带来多赢的经济利益。解决方案提供商一旦在政府无力顾及的领域建立起公信力,就将获得先机,包括其品牌的确立、强大的业务、稳固的政府关系,以及可以实现业务升级的平台。
如具备或者能习得以下五项特别的能力,企业在不稳定的市场中获得成功的概率将大大提升。
● 协调能力——包括IT和项目专家的协调能力,具备这种能力才能精心统筹利益相关方的互动。
● 政治头脑——可以获得政治家们的信任与尊重。
● 金融深度——整合复杂的融资,在面临困难时继续推进项目。
● 强大的供应商和客户关系——在高风险时还能促进购买。
● 透明度和问责制——可以避免欺诈现象出现,维护品牌声誉。
这个“卫生标准”式的列表,对致力于资源效率最大化的企业尤为重要,因为,这类公司的业务就是通过合作来降低成本、创造价值。有两个来自亚洲的例子能够体现该战略的影响。
利用金融能力 在不稳定的环境中,金融工程与金融影响力如何创造秩序与机遇?金融能力可以为商品和服务量身打造特定市场,打通供应链上下游商品和服务的流通,利用金融杠杆强化合约执行力,在缺乏资金时引入资金以起到稳定的作用。最终的效果是,金融能创造稳定的市场。
中国与新加坡联手打造了苏州工业园(江苏省的一个大型工业园区),金融能力就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希望引入外国专家和国外资金助其在上海周边地区建设工业和居住中心。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同意提供资金和规划技术,但前提是,工业园项目必须遵循新加坡在透明度、问责制和合约方面的规则。新加坡的这套规则出了名的清晰。这给其他外国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确保外国资本在改革开放早期的中国——邓小平时代不稳定的市场环境——有安全保障。城市工程师一开始就建立集中供水、集中供电系统,没有采用常见的“初期低成本”方式(企业自己掘井取水,使用柴油发电机发电),极大地提升了城市效率。得益于这些管理有序的金融工程,苏州工业园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大型经济开发项目。
利用技术力量 在新兴经济体中的许多城市里,也有一些政府部门装置了传感器,配备相应的软件或具备一定的通信能力,用以监测水和能源的使用以及交通状况。这些城市里,大多数商业建筑设置了独立、非协同的能源计划,但却极少有城市将这些设备、能力、计划整合起来,获得清晰的视角。
信息与通信技术企业可以在这方面入手,帮助城市提升资源效率。现在,它们大多只是向企业出售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但它们能做的不止于此,上升到战略层面,可以帮助不稳定的市场趋于稳定,同时提高资源生产力。比如,IBM为里约热内卢设计了庞大的可协同城市系统,整合包括供水、消防及交通在内约30个机构的数据,众多当地公司都参与其中。该市通过操作中心来提升效率,也可以向潜在投资者形象地展示城市的状况。里约热内卢气候多样,时有地震发生,公共服务的独立提供商众多。在这样一个城市里,有能力协同多方的活动,可以为所有人节约金钱和资源。
在韩国的新城松岛市,思科公司给出的“智能与联接”的方案则更进一步。思科管理着所有商业建筑里网络技术的能源使用,手段包括:优化LED照明时间,分配水冷空调电量的使用,把本将废弃的热水和热力通过废热发电技术,重新输送给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和蒸汽动力系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