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被誉为中国古代“博弈”之理的兵法名言,在我们日益融入的大数据时代得到更加充分的阐释。
自博弈论产生以来,人们一直在试图使用数学和逻辑学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运作规律,深入地了解竞争行为的本质。通过分析和掌握竞争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能更优化地制定规则,并使“对弈”最终按照预期目的进行运作。
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人类日益膨胀的对信息的掌握、分析和运用能力正在使博弈环境悄然改变。它影响了博弈的砝码,甚至改变了博弈的规则。这使得人类在竞争中走出了对直觉、经验、常规逻辑推断、因果关系分析等这些传统的路径依赖,骤然飞跃到由无数细流汇集而成的海量数据之中,不断发现新的关联和模式。现在的博弈者必须能够运用分析、辨析和证析的方法,以前所未有的精细和准确性从数据中提取洞察力,来制定新的战术或战略,抑或是获取新的业务模式和发现新的价值链。
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如果他们无法或无权掌控、分析和利用数据,将可能遭遇迷失或者被淘汰;而那些能够洞察时代变革,有足够资源掌控海量数据并深谙如何运用的参与者,则会在博弈中拥有更高的胜率。
新的竞技博弈
体育竞技无疑是现代社会最典型的博弈游戏之一。在博弈论的应用中,首先,必须考虑游戏中个体的预期行为和实际行为,分析致胜因素;第二,必须研究它们在比赛中的优化策略。大数据对博弈的价值是,让博弈基于更加宏大的数据基础,并且可以确立有效的指标模型,利用大数据的分析与洞察,找到赢得比赛的关键,制定出有效的对决策略。
当代的体育竞技中,科技力量无处不在。大数据时代的运动,不仅展现生命的张力,而且日益像一门追求深入研究的科学。比如,分析与洞察在网球运动中的应用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竞技博弈的“智慧之美”。
引入大数据分析的网球运动,是精细理解大数据分析价值的一个具体范例。2008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引入了IBM SlamTracker平台。该平台采用IBM SPSS预测分析技术,通过数据搜集和预测分析技术,使球迷、球员和教练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比赛。这个实时比分统计、分析的可视化平台,主要包括比赛关键点(Keys to the match)、动量(Momentum)和比赛统计(Match Statistics)三部分。
有了SlamTracker,球迷可以在赛前就了解到基于双方交战记录而制定的关键指标,还能实时把握比赛的进程和重要比分。对球员和教练而言,SlamTracker也有助于他们在赛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以及在赛后分析胜负的原因。
进入到SlamTracker的界面,不仅能看到球员双方的图片和比分,还可以看到出现在界面左侧的比赛关键点项目——它收集和分析了过去8年的大满贯网球赛事数据,以此来确定球员获胜的模式和风格。每场比赛开始前,比赛关键点都会分析球员双方的历史交锋数据,这些分析为球员制定了比赛致胜的关键指标。比赛过程中,球员双方的指标将会被量化并与之前制定的关键指标对照,而且能在SlamTracker中实时更新。比赛关键点的精准分析得益于其对长达8年的大满贯网球赛事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包含近万场比赛,被分析的数据点约4100万个,其中包括比分、回合数、制胜分、发球速度、发球成功率、击球类型、击球数量等。
动量项目则是获取主要的比赛统计数据,将其转化为直观的比赛信息,展现在球迷面前。例如,这些数据包括:ACE球、制胜分、双误、非受迫性失误、上网得分、破发点以及对破发的把握率等等。
而比赛统计项目就像是一个比赛统计的大集合,它对整个比赛做出非常详尽的统计。对于球迷而言,你可以查找自己关心的数据,这些统计数据的细化程度涵盖比赛的每个细节。
此外,在网球比赛中,通过监测各种社交媒体上球迷的言论以及各种互动,搜集到的数据也具有非常可观的价值。例如,2012年,从温网网站到Twitter网站的流量同比增加了2.05倍。温网男子决赛期间,通过IBM 内容分析系统监控到每秒有超过100条与温网有关的微博消息。通过应用分析和自然语言的处理技术,赛事主办方得以了解世界上参与谈论最热烈的地方在哪里?他们在谈论什么?哪些球员具有最广泛、最大的全球影响力?如果在伦敦发布一条微博,会以多快的速度在其它地方,比如新西兰获取并做出回应?通过实时了解球迷谈论锦标赛的什么话题,以及这些话题在不同国家有什么变化,俱乐部能够定制网站和社交媒体,使其对世界各地的球迷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这些基于大量体育赛事信息形成的大数据,使得体育博弈中的某些关键环节由“不可见”变为 “可见”,由“推断”变为“事实”,使技术、战术指导由“抽象”变为 “具体”,实现了博弈中战略、战术和技术的数字化与精确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