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的收益
BYOD被称为IT领域最需要关注的第二大技术趋势。各大厂商也都希望能在BYOD中分一杯羹,其中包括原设备供应商IBM、戴尔和惠普;通信设备提供商和网络安全供应商思科、Juniper、华为、McAfee等;专注于移动应用、移动设备管理的新创公司AirWatch、思可信(MobileIron)、BoxTone、Citrix等。然而,绝大多数BYOD供应商只专注于与CIO、CTO对话,却没能阐明BYOD会为CEO、CHRO、CFO等其他C级主管带来怎样的收益。
1.降低成本
BYOD究竟能否节省成本?直到今天,两方观点仍然针锋相对。
一方认为,员工自带设备当然会直接减少公司购买IT设备的成本。比如,美国就业机会平等委员会(EEOC),2011年决定砍掉IT部门第二年预算的15%。该委员会的CIO金柏莉·汉彻(Kimberly Hancher)在调查所有设备的使用情况后发现,由委员会发放的商用黑莓手机中竟然75%没有任何通话记录。她说:“大家都把黑莓手机锁在抽屉里,出差的时候才会拿出来,平时会选择用个人手机查看邮件和打电话。”与信息安全团队、公司法律顾问和工会负责人经过数月的合作,EEOC出台了一个实验性方案,员工可以通过指定代理服务器,用个人设备查看和处理公司邮件、工作日志、通讯录和工作任务,同时员工可以自愿选择交回黑莓手机。3个月之后,EEOC发放的500部手机有462部被送回,IT部门的预算减少了20%-30%。
再如,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的CTO及董事总经理比尔·墨菲(Bill Murphy)在集团内部实行BYOAD(Bring Your Own Apple Device)策略。该集团的2000名员工中有600人用自己的iPad。这么做的好处在于,集团内基本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以往,公司通过FedEx给董事会成员寄送资料,但是每年寄送4次的价格就相当于一台iPad。而BYOAD不但节省成本,还能加速文件的处理流程。但黑石集团只允许苹果公司产品作为办公设备,原因是安卓系统设备的不同型号和不同配置会让IT人员头疼,而且厂商或黑客有能力完全控制安卓系统。
黑石集团的半步走策略代表了另一派的观点——企业硬件设备的支出远远低于BYOD带来的其他隐形成本。这样的话,成本不但不会下降,反而可能会上升。公司实施BYOD、移动设备管理(MDM)、移动应用管理(MAM)计划需要考虑如何支持安卓、IOS、OS X、黑莓、Linux、Windows 8、塞班等多个系统。而设计解决方案、开发内部应用程序和相应的人力资源等成本都相当高,此外,公司还要考虑网络带宽、企业策略更改、BYOD津贴补助、风险管理等多重因素。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Nucleus Research的首席分析师朴炫(Hyoun Park)则表示,大多数企业并不是以成本收益为标准来制定BYOD计划,而是这一策略能带来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2.提高生产力 获得灵活性
据《2012-2013年英特尔IT业绩报告》显示,2012年英特尔的BYOD计划共支持2.35万个自带设备,同时开发了公司内的APP。据英特尔员工反馈,BYOD让他们平均每天能够节省57分钟。2012年英特尔BYOD计划相当于带来了264万个工作小时的增益,而这仅仅是初步推广至1万名员工后的数字。虽然工作效率很难衡量,但是一位员工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描述:“我每天使用自己设备的时间大概在1至3小时。坐地铁的1小时里,我阅读资料、创建文档、通过即时消息与同事进行沟通。回家照看孩子时,我也可以查看项目审批单。”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的袁明轩博士表示,员工作为社会人,生活、工作和阅读的碎片化已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强制要求员工工作时间的完整性并不符合现实情况,我们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已经无法像原来一样清晰。更何况全球化的业务模式也让很多行业和职位上的工作人员无法在同一时区、同一办公地点、同一台设备上处理业务。工作的移动性和灵活性已经成为很多优秀人才在寻找工作机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灵活性的提升随之会带来公司创新能力的提高。硅谷著名的“游戏室”、“咖啡吧”说明创新的思想更容易在日常办公环境以外的交流中产生。但是创新管理一直都是各公司自成一体,要么单独成立创新中心、研究院,要么仅依靠项目负责人和高管们的智慧。而建立在BYOD上的平台,无疑会带来另一种解决方案:工作灵活性能够更好地帮助团队成员、跨地域员工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让更多员工的创新想法不至于在没有团队支持、没有协同合作平台的情况下沦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3.吸引与留住人才
永远不要忽略BYOD的最重要特性:员工驱动企业适应“IT消费化”的变化。往往提到BYOD,IT经理们更多想到的是设备管理,但实际上成功实施BYOD的关键是“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华为IT云计算产品线总裁任志鹏说:“网络正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关注技术和设备向以业务、用户和体验为中心转变。”
例如,Good Technology公司就致力于为政府、企业、及个人,在众多移动设备上提供先进易用且安全及时的数据同步手段,客户包括思科、英特尔、VISA信用卡、沃尔玛、星巴克等公司。Good Technology公司的亚太区副总裁吉姆·沃森(Jim Watson)认为,公司如果能为BYOD提供补贴,将成为吸引优秀人才的一个“卖点”,就像为员工的私人汽车提供商用补贴一样。顶级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会对应聘者说:“你来吧,我们每月为你的手机、平板电脑补贴20美元。”而应聘者会想:“哇,这家公司太酷了。”在沃森眼里,BYOD对于员工和企业来说是一个两厢情愿选择。一方面,根据他们的调查,2012年已有50%的员工要求企业允许他们BYOD;另一方面,公司与其在每个员工身上每月花费70美元的设备运维成本,不如每月补助20美元,让员工带自己备加爱惜的设备和已经习惯的操作系统来上班。
和“驾驶狂躁症”一样,办公环境里20%的负面情绪都与员工咒骂设备老旧、系统失灵相关。以往公司统一采购员工办公设备时,为了保证与企业应用的兼容往往会固守陈旧的操作系统版本。但是,设备和操作系统过时的公司又如何能吸引“只知Wi-Fi不闻双绞线”的新一代员工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