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知识法则
项目导向的任务结构有助于提升知识型员工的生产效率、清除企业内部经验总结和知识分享的障碍。但为实现知识进步,管理者还必须主动有所作为。
宝洁的主要高管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他们亲自负责知识系统化工作。自1837年创建以来,宝洁一直以善于塑造品牌著称,但宝洁的品牌塑造一直依赖资深高管的个人经验,知识分享一般以类似秘传的方式进行。
但宝洁下决心改变这种知识传递方式。1999年,时任衣物护理部总经理的戴碧涵(Deborah Henretta)推行了一项知识分享计划,旨在将公司的品牌构建经验整理成文,并最终确立为规范。由此产生的品牌管理框架BBF1.0,旨在帮助刚入行的营销人员快速学习品牌构建技巧,降低公司的人才培养成本。BBF随后显示了价值,于是宝洁相继推出了升级版的BBF2.0(2003年)、BBF3.0(2006年)和BBF4.0(2012年)。
GBS同样积极地向这个方向推进。在制定年度战略前,宝洁全公司20多个品类的财务团队都必须进行高强度的准备工作。传统上,财务经理根据经验判断团队将需要什么信息,然后从不同渠道获得这些信息,并以适当的方式将其组织起来。
GBS的信息系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GBS注意到,在部门、时段和需要的信息类别间存在某种规律,并最终确认,不同部门财务经理所需的准备材料内容非常相似,可由GBS统一提供。实际上,GBS开发的一款软件就可以收集、反馈这些信息。财务经理只需发封邮件,就能收到需要的数据包,这可为他们节省数百小时的时间。
当然,并非所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总结为法则,但知识系统化的可操作性比大多数公司预想的高。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营销学教授菲利普·帕克(Philip Parker)的成果就让我们大开眼界:他开发了一项专利程序,能使计算机自动进行网络搜索、引用数据,撰写关于几乎任何题目的研究报告。据帕克说,这套程序写的书已经卖出20多万本。最近他又开始研发“诗歌机”和“小说机”。
宝洁这样规模的企业不可能一夜之间实现项目导向的转型,也无法把所有经营智慧化简为条文。这样做也会过犹不及,干扰企业的正常发展。但将职位100%固定的企业基本已经过时。同样,现代企业中知识进步的速度有限,企业仍需要相当数量有经验的员工。但当新问题出现时,外部聘用似乎是唯一的出路。作为对策,企业应把重要的知识人才资源投入到能够促进知识共享的项目中。惟其如此,企业才能走出知识型员工管理的怪圈,提高决策工厂的生产力。(译/王晨 校/熊静如)
罗杰·马丁是多伦多大学洛特曼商学院院长。他与宝洁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富礼(A. G. Lafley)合著过《战略制胜》(Playing to Win: How Strategy Really Works ,《哈佛商业评论》出版社,2013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