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3月刊,我们刊登了保罗·纽恩斯和拉里·唐斯的文章《大爆炸式颠覆》。两位作者向我们展示,随着新技术应用的不断成熟,成功企业为何会被意想不到的竞争对手突然颠覆。同属创新话题的《跨越S曲线》和大爆炸式颠覆有什么关系?两年后,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大爆发对作者的理论有何影响?“大爆炸”的构想来自何处?“颠覆”能否在中国落地?带着这些疑问,《哈佛商业评论》记者在北京采访了两篇文章的合著者保罗·纽恩斯。
“寻找下一个影响世界的新构想”
HBRC:作为埃森哲卓越绩效研究院的全球研究总监,你的工作到底是什么?
纽恩斯:虽然名为“研究院”,我们并非企业中的商学院。我们的目标是为公司发掘新思路。从商业分析,卓越绩效企业,跨越S曲线,到现在的大爆炸式颠覆,我们一直在博采众长,寻找下一个影响世界的新构想。此外,我们也扮演了公司智库的角色,为人事与业务部门提供可行性建议。总之,我们不是单独存在的机构;我们的研究依托于埃森哲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的工作在研究院中更类似一个COO,统领整个研究院的日常运营,协调各个分支机构与总部的关系。我主要负责制定研究计划,出版研究成果,以及寻找项目最佳人选,但是主要任务还是研究项目的甄选,使其不偏离公司目标。
HBRC:研究院的研究对公司的咨询工作有何帮助?
纽恩斯:帮助非常巨大。在公司内部,我们会双向地检验一个框架或策略是否有效,比如说,在研究大爆炸式颠覆时,我会把研究成果展示给中国地区的负责人,征询他的意见。如果得到的回复是,出于种种原因研究并不适用于中国,那么我会修正框架。此外,我们善于听从基层员工的意见,因为在千里之外的波士顿,我很难洞悉印度农村市场。比如说,当听到一位印度经理在印度开设分支的呼声,并积攒充足人脉与资源后,我们决定启动学院在印度的研究项目。
HBRC:这不正是你在 《跨跃S曲线》 中提到的“以边缘为中心的战略”?
纽恩斯:是的,我们争取努力实践自己的研究成果。正如利洁时听从韩国经理而开发了安悦嘉产品线一样,我们善于听取基层员工的意见,并且相信他们的决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