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对标管理误区
在央企管理提升的整个路线中,制定分步骤的管理提升线路尤为关键,并且企业应保证每个阶段取得既定的目标和效果,逐步赶超世界一流企业。同时,在对标管理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以下误区:
1.过分重视对标过程中的精确计算,而忽略了对标对绩效的导向功能;
2.过于追求对标指标的量化,轻视定性指标的作用;
3.力图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进行对标;
4.认为对标管理是上级部门的事情,与我无关;
5.认为对标管理等同于横向评价。
对标管理的核心是使企业组织全方位地降本增效,帮助企业在行业内建立竞争优势。它不仅要求企业敢于借鉴、学习同行业全球领先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验,也倡导企业突破与竞争对手对标的狭隘局限,放眼其他行业一流企业可借鉴的关键能力,通过综合模仿实现飞跃式发展。此外,企业还应考虑与监管要求对标、与客户需求对标。
要做到“实时对标、人人对标”实属不易,因为传统与保守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在企业迈向未来的时候,往往会被它重新拉回原地。标准化的对标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固化这一管理提升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在市场快速变化的当今世界找到持久对标、不断升华的路径。
赵健是德勤北京企业风险管理服务合伙人、《对标世界一流企业》(2013年8月,经济管理出版社)一书共同编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