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战略出炉
HBR中文版:你到任国药的头三年,实际上成为了国药并购模型的孵化期,以当时10几家子公司为基础,推动管控模式变革和业务模式变革。
魏玉林:可以这么说吧。从2006年到2009年,为了筹备上市,我们侧重于整合内部管理,强化运营提升,注重报表质量,连续几年做出了比较好的业绩曲线。其实这是用管理实践孵化未来发展模式的一个过程,我们边做边想:一个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又没有要素资源的优势,应该准备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才能让投资者相信你呢?所以,2008年到2009年的时候,我们才真正开始考虑更大的目标和战略的事情。
HBR中文版: 2009年国药上市前,你做的最重要事情是什么?
魏玉林:我们重新制定了目标和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之前,建成一个覆盖全国的医药网,达到全国一省一公司(二级),一地一公司(三级)。
2009年,我们的销售规模是470亿元,有了十几家子公司,我们又在全国330个城市中选了278个城市作为网络布局目标,这个目标是体系化的,需要综合考虑各地的市场份额、竞争优势以及网络的整体价值;我们的战略就是网络平台战略, 2009年国家启动了新医改,指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我们的平台要顺势而为,用并购的方式,迅速做大,平台越大,价值越大,制造商需要你,医院需要你,招标机构需要你,企业各相关利益人都需要你。你成为一个平台企业,各种要素资源会流向你,企业做大后利用比较优势,最终会形成关键的竞争能力。
HBR中文版:你制定这个战略的依据是什么?
魏玉林:当一个行业发生剧变之前,有个三个征兆:资本在行业内异常活跃;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新政策频繁出台。可以说,2009年我们在制定战略时,已经看到了一个高度资本化、信息化、市场化以及新医改政策同时发生作用的剧变市场,当所有因素已经齐备并冲击到这个行业时,这个市场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企业进行再造的时机来了。我们制定了充满进取心的目标,平台战略则是我们认为支持目标实现的最有效的战略。
HBR中文版:政府一直未能建立全国性医药流通网络,你们靠什么做到了?
魏玉林:首先就是要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就是能发现别人不知道的知识。当你第一个提出这个战略目标时,它与常人的理解往往是相悖的,2009年没有人理解我们提出的全国网络。所以企业家看问题既要有高度,前瞻性,也要有不同的纬度,要有“具象思维”的能力。“瞎子摸象”,谁错了?每个人都认为说出了真理,因为他摸到的东西就是那样的,只是你从更高的、更完整的角度看到了那是一头大象,你也不用争论,而是要对他们说,你说得对,但只对了一部分。
HBR中文版:你是怎么把“大象”讲成故事给投行听的?
魏玉林:我与他们讲道理,做利益分析。医改谁受益?首先,医改实施广覆盖,老百姓是受益人;其次,向国药这样的平台服务商一定会受益。原因有三:对招标和降价的品种我们具有选择性,对客户我们可以提供多品种一站式服务。平台做大后,会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果;我们是全国性的地方公司,在医改过程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为生产商、政府招标机构、医院等利益相关者提供个性化和全面的解决方案,通过为利益相关方创造服务价值而获得依赖,从而支撑我们的扩张和发展。
HBR中文版:国药作为平台服务商的独特价值是什么?
魏玉林:平台服务商追求的是为客户提供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便利的服务,市场份额大了,品种多了,更换品种就成为我们抵消药品招标导致药品降价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可以用高毛利品种替换低毛利品种,以保证我的盈利空间稳定不变,公司即能规避医改风险也能抗经济周期。企业的价值就会大大提升。投资者喜欢这样的公司,市场就接受了,2009年实现了高溢价发行上市,融资100亿港币。
HBR中文版:支持平台战略的结构是什么?
魏玉林:就是强大的后台与高效的前台。总部是后台,直接对前台,前台包括省级二级子公司和地市级的三级子公司。管控模式是战略管控与运营型总部的结合,总部是战略决策,资源配置,风险管控,文化传播等管控平台,聚集着高效能的团队和高度信息化的运营系统。它会复杂到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看起来是个大矩阵,更强调垂直管理模式的效率和统一,突出专业化管理和一体化运营的优势,在这种结构下,总部对前台有着非常强的控制力。
HBR中文版:采取这种运营型管控模式的原因是什么?
魏玉林:总部要成为整合上游资源的平台,这种独特功能造就了它的资源配置能力,也使前台具有了更有效管控和指挥能力的基础。如果总部没有集约化运营的能力,就不能实现高效管理,也无法有效配置资源。比如我们实现的集采,有五个统一:统一寻源,统一谈判,统一付款,统一物流,统一营销。你分散时拿不到的产品资源,合起来之后与人谈时就可以拿到。我们为供应商提供供应链的数据,第三方物流服务,做冷链服务及分包装服务,通过做广阔市场的深度分销,为供应商提供互补性服务,这些服务体现了顾客价值,供应商就愿意给我们更多的品种和让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