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编地方私企
HBR中文版:大规模并购之后,国药成为多元文化的企业,加盟者绝大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和老国企老板,他们都有自己的习惯,有的人是靠灰色规则发家,怎么去控制他们呢?
魏玉林:刚开始双方是有距离的,为了保证并购的有效性,刚开始要适度进行战略性忽略。对于刚刚加入的老板来说,小老板的身份刚刚转换,老习惯、旧方法不可能马上改变,你要学会忽略,刚开始一定要实现包容性成长,设置一个包容性成长的周期,包容当然是有成本的,效率一定会下降,但为了“一体化”这个大目标,不喜欢的东西,你也要暂时接纳,随着总部管理职能的不断渗透,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放弃老习惯,形成新精神面貌,因为他们通过比较就会意识到,只有接受统一的绩效评估标准,才能在达标后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只有学习了新的管理知识,自身才能够得到发展。
HBR中文版:小老板们往往习惯于小富即安,并购之后针对他们的动力机制是什么?
魏玉林:很简单,创造比较,象打“擂台赛”一样。根据投资回报率、利润、销售规模等指标,把企业按资质分类,张榜公布。你不要低估尊严的力量,得到表彰的优秀企业,大家在一起开会时非常高兴,业绩一般和较差的企业就感觉不好了,有人就说:“魏总,这不是羞辱我们吗?这种文化,我们极不认可。”
HBR中文版:如何化解这种文化冲突?
魏玉林:这不是冲突,这种情绪正是我所需要的。由于我们在各地并购的绝大部企业都是私营企业和个体老板,他们是老板文化,就是一个人说了算,我要让他们知道,想要大发展,就要突破管理瓶颈,光靠老板一个人是不够的,要发挥整个团队的力量。接下来,我们就搞了总经理培训班,各种管理职能培训班,鼓励各地公司负责人互相交流比较,他们通过这种比较、学习,迫切地意识到发展企业需要知识,需要管理,需要技术,需要人才,之前小富即安的老板文化自然就被打破了。
HBR中文版:这些“地方军”如何在管理上全面融入国药?
魏玉林:管理整合是综合性的,包括构架整合,财务整合,业务整合,系统和体制整合,薪酬整合,文化整合等。一方面我们不求一步到位,文化融合是彼此的,平均下来三年就会接受你的管理了,当然也会遇到极个别情况,小股东只想要你的资源,不想让你管他。他的企业始终不愿对你开放,文化融合不了,对此,我们的态度就是坚决退出。另一方面,该做的必须做:一,制度嫁接和信息嫁接,对方做什么,你需要知道;其二,财务总监由总部来派,总部要做到三控:控制钱,控制预算,控制风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