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系统设计是推进的关键
系统设计是顺利推进精益管理的关键,这包括模块关系、推进组织、工具导入和保障机制、人才培养和文化落地等系统设计,这些问题涉及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在系统设计之下精益工具和文化一步步融汇到企业的肌体中,我们认为这才是ONE模式真正的落地。
模块关系的系统设计。在ONE模式战略规划中,明确了ONE模式的模块组成。但具体推进的先后顺序是什么?哪个模块是突破口呢?这里面大有学问,决定推进的成败,不同企业有不同选择。在中集,吴发沛副总裁和企管部的团队经过反复考量,决定以安全管理作为突破口,既治标,又立本。一方面,安全无论对企业还是对个人,都是不容争辩的职责;另一方面,它也是以人为本的要求,必将受到广大员工的欢迎。
精益安全模块到底该是什么样?这同样需要系统设计。我们向很多不同流派的老师请教,到很多优秀的企业参观、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研讨、总结,将知识和工具在实践中与中集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经验相结合,构建出安全管理的整体框架,选择那些受欢迎、效果好、参与积极性高的做法,共同形成了中集自己的“精益安全9+8体系”。该体系围绕危险源管控,既有完备的制度体系,又有保证制度落地的现场活动。几年的实践,成效明显,为ONE模式后续模块的推进开了个好头。
精益安全一炮打响之后,路线图中第二个模块的定位是尝甜头,让总经理尝到甜头,让员工尝到甜头,也能和精益安全相关联,不能太过繁琐和困难,我们选择的是设备管理模块。过去设备管理主要以事后管理为主,突发事件频发,且检修缓慢。我们推出了全员设备保全(TPM)模块,同样效果显著,从员工到总经理开始尝到了精益带给他们的业绩提升和工作便利。
我们在思考除了将精益工具引入外,亟需解决如何让员工愿意接受精益思想、愿意参与进来的问题,创意工夫模块应运而生。通过创意工夫平台,普通员工的改善智慧和活力得以迸发,2012年全年中集有36万件创意工夫,数字背后是具有“问题精神”的人才育成,这是最宝贵的财富。
如此,一个模块接着一个模块,先后顺序有严密的逻辑。几年下来,ONE模式的整体框架基本清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智慧和韧性。
推进组织的系统设计。中集一共有50多家制造企业,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企业想法相同,而集团的力量和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在推进组织上我们的做法是遵循自愿、共享、协同的原则,寻找志同道合的企业一起来做。
我们在集团内部成立了一个精益协同组织,这个组织是一个非行政型组织,加入的成员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权利,但也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权利是可以优先享受各种资源,义务是必须在所在产业板块内根据部署推进ONE模式的各个模块,并承担推广和复制责任。
精益协同组织在开发过程中发挥了领头羊和探路者作用,每到一个节点,就会有很多成果出来,然后集团内共享,接着再往前推进。我们的第一批成果、第一批专员、第一批内部讲师都来自精益协同组织,精益协同组织可谓燎原之星火。现在我们的精益协同企业共有12家企业,各主要产业板块、各种生产组织形式都有代表,这也保证了ONE模式的普遍适用性。
工具推进和保障机制的系统设计。随着精益工具的不断引入、模块不断推出,后台保障机制是否能与之相配套越来越重要。在2011年-2012年我们的一项工作是探索和推出了中集改善收益手册和改善收益管理机制,这是在解决精益工作的效益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的问题。通过手册,我们可以知道节省人力、工时和材料的具体算法,这个计算要延续多长时间、计算一个季度还是计算一年等,同时这种计算又是和财务数据相勾稽。通过收益计算的结果可以将现场改善和评价体系结合在一起,而评价体系又和教育体制、晋升体系结合在一起。让后台保障机制不断助力与各模块的推进,另一方面通过后台保障机制的改变,使各模块的工作得以固化。
这种系统设计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各模块的分级评价机制、精益专员的晋升通道和配套要求等等。越到后期,我们越认为精益推进过程中的系统设计尤为重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