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文字”面试
只有极少数人会反对试用或者说他们没时间参与。试用听起来像是额外的工作,但是这点正好起到过滤的作用,留下了我们想要的人。他们愿意为成功付出、对Automattic充满热情,因而会把试用作为优先选择。试用制不是淘汰赛,如果试用的10个候选人都很有能力,我们也许会聘用所有人。求职者是在与我们的质量标准体系竞争,而不是在相互竞争。
我们会在试用过程中提供很多反馈。如果认定某个候选人不行,出于对彼此的尊重,我们会尽快结束试用过程,有时候应聘者也会提前终止试用。
同时,我们会把试用的协调列为更优先的工作。试用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我们发现,每个Automattic员工最多只能督导2~3个试用员工。我们现在有4个工程师在各自部门负责督导任务。在我们的公司文化中,督导试用任务优先于日常工作。如果有人因为督导任务,需要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对这点我们完全接受。
试用期结束后,所有参与员工对于是否愿意与候选人共事都有了清晰的判断,最后一步则是由我来面试。即便现在公司已经发展成熟,我还是会花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亲自招聘。为了与我们的试用制一致,这几年我对自己的面试方式做出了很大调整。我的面试只会通过文字信息的Skype聊天或者即时通信进行,我并不知道面试者的性别或种族,只能看到屏幕上的文字。这个过程类似双盲测验,能让我集中关注面试者的工作热情和文化适应性。95%参加最终面试的人都得到了工作机会,这也证明我们的方法有效。
即使最终没有被聘用的那些人,他们也能从我们提供的优缺点反馈中获得价值。如果我们看到他们身上的潜力,会鼓励他们继续提升技能然后再来应聘。再次来应聘的人通常都很有竞争力,因为他们认真聆听了我们的反馈并努力改进。我们聘用了很多这样的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