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世界里,蓝海战略可能是被提及频次最多的管理概念。靠蓝海战略这一理论名扬天下的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却带着蓝海概念进入了管理学界最不“性感”的领导力领域——早在多年前,知名领导力学者罗伯特·戈费(Robert Goffee)就已经在抱怨领导力著作汗牛充栋但却罕有创见。
这次概念迁徙跳出了领导力的研究窠臼,从战略视角对“什么是领导力”给出了全新解答。这套令人耳目一新的重构领导力的方法振奋人心,但它开放参与、赋权员工的形式也让我们怀疑是否适用于亚洲企业。韩国三星公司等级分明,但这正是强执行力的基础;日本7-Eleven赋权基层售货员,但同时需要建立信息和培训支持体系来帮助员工行使权利。蓝海领导力是否会削弱集权领导下的优势?是否对员工能力提出新挑战?W.钱·金和莫博涅在采访中避开了他们进行蓝海领导力实验的企业和我们提及的具体企业名称,对蓝海概念为什么迁移至新的领域、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中国企业的适用性做出了解答。
HBR中文版:《蓝海战略》一书曾引起巨大反响,你们因此被视为战略大师。是什么原因让你们开始转而研究领导力?
W.钱·金&莫博涅:战略和领导力两个领域之间有明显关联——它们都是由领导者主导的。不过,人们通常不会把领导力放在战略领域进行研究,而是把它视为组织行为学领域的话题。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人们关注点在供应方,往往着重讨论领导者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传统做法考察的是价值、素质、人格特点等因素,大家并不认为有效领导力和组织业绩之间有明确关联。但如果从战略角度看,组织业绩就成了值得关注的焦点。如果我们把领导力视作一种“服务”,组织中的员工可以选择购买或不购买,研究的重点就转移到了需求方,聚焦于领导者怎样做才能激励团队、提升商业表现。也就是说每个领导都有顾客和“非顾客(即不购买你的领导力、工作不投入的员工)”。从这个角度讲,蓝海战略的概念和框架可以用来创建领导力,有效解放大多数组织中未被发现的人才能量蓝海。
HBR中文版:那么在领导力领域是否也存在相对应的“红海”领导力?
W.钱·金&莫博涅:虽然我们没有在文章中使用“红海领导力”这一概念,不过,传统领导力的思维特点就是红海思维的特点,即关注供应、聚焦领导者应成为什么样的人、忽视广大“非购买者”的视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