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蓝海优势
HBR中文版:在中国,企业领导面临多变的环境和有限资源,有些人认为集权的家长式领导力有助于快速行动。蓝海领导力的这种广泛吸纳观点的系统性做法是否会令企业丧失这样的优势?
W.钱·金&莫博涅:事实上,当管理层采纳蓝海领导力,着手启动变革时,你说的这种组织文化甚至可能成为优势,确保蓝海领导力过程得到有效执行。
亚洲企业,或者再聚焦一点说“中国企业”,可能会认为家长式领导风格可以通过运用自上而下的力量在短期内实现预期产出,而现实并非如此——盖洛普报告显示,中国员工只有6%的敬业度。这个数字处于全球最低水平。其他亚洲企业也有类似问题,比如韩国和日本。这意味着消极服从并不等于有效执行。敬业度低的企业即使很成功,也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构建蓝海领导力让各级别员工广泛参与,得出的观点和评价真实、客观,同时最终决策还是取决于企业高层,不会陷入无休止的讨论和犹豫。同时,蓝海领导力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传统方式难以实现的目标,比如在短时间内用低成本、低投入的方式对组织产生重大影响。这对资源受限的新兴市场企业非常适用。
HBR中文版:采用蓝海领导力时,是应该立即行动、在全公司内定义三个层次的领导力画像、应用蓝海领导力;还是先小规模试点,把对日常运营的危害降到最低?哪种方式更适合中国企业?
W.钱·金&莫博涅:蓝海领导力的具体应用方式是多样的,这取决于企业面临的具体情况。可扩展性是蓝海领导力的优点之一。你可以在全公司范围、所有层级中开展变革;也可以从一个层级、一个部门,或一个事业部开始,一点点推进。
如果高层领导判断企业不仅急需变革,也需要各层级管理者之间的一致行动和共同信念,他们可以把蓝海领导力4部曲应用到整个公司所有管理层级中;如果员工对变革的支持态度不明确,我建议企业先在某一个管理层级或部门中试点蓝海领导力。
眼见为实,通过实验我们已经亲眼见证蓝海领导力4部曲在实验中激发员工潜能、改变工作机制、催生骄人业绩,当其他人看到公司试点发生如此变化,他们自然会更愿意推行蓝海领导力。企业就可以在时机成熟时把蓝海领导力扩展到其他范围。
HBR中文版:虽然《蓝海战略》一书出版已近10年,它到现在仍然是中国企业界人士常常提及的概念,你思考过这种盛行背后的原因吗?这些原因是否对蓝海领导力依然有效?
W.钱·金&莫博涅:蓝海战略到今天依然盛行,其实它的影响不只在中国,在其他地方也很盛行。这背后有着切实的经济因素。我们《蓝海战略》一书的10周年纪念版本将于2015年年初问世,我们也将在新版书中阐明这些原因。简单来说,中国过去短短数十年经历了快速成长发展,由于中国企业大多采取低成本战略,它们很容易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利润越来越薄,陷入红海竞争泥潭。随着近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企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越来越微弱,难以为继。这可能就是中国企业领导者热衷蓝海战略的原因。他们希望通过创造新市场空间寻找利润空间,从而走出困境。
在实行蓝海战略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将需要更强大的领导力来支撑战略变革。按照盖洛普的研究,中国企业的员工敬业度非常低,而这意味着旺盛的需求和巨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认为蓝海领导力会给它们带来切实可行的帮助。
HBR中文版:蓝海概念已经从战略领域迁移到了领导力领域,你们认为这个概念还有可能扩展到管理学的其他领域吗?
W.钱·金&莫博涅:当然。这个可能正在变成现实:如今,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700多所大学都在教授蓝海战略课程,这些课程涵盖的不只是战略领域,也包括营销和财务。蓝海战略在创业领域的应用也备受瞩目。在2014年4月末,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对马来西亚的正式访问中,会对马来西亚政府创建的蓝海创业项目给予支持。
我们希望看到蓝海战略的概念、思维、框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被研究、实践。2014年5月底,我们的蓝海战略网站将面向中国读者推出中文简体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