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我致力于研究一个问题:为什么组织中有些人能察觉到威胁和机遇,其他人则不具备这种能力。领导者何以未能发现道德越轨行为?这正是我的核心研究领域。那些才智过人的管理者为何会错过或姑息那些不道德行为,最终导致公司业务出现危机? 2005年时我身陷类似困境,目睹了一场道德沦陷的全过程。尽管我有足够的知识、经验与训练,价值观也经得起推敲,却仍在初期纵容它的发生。
当时,我同意为美国司法部起诉烟草行业这一标志性案件担任专家证人。被告被控采取多种欺骗手段,掩盖吸烟危害并误导消费者,我需要提出纠正措施。在书面证词中,我力劝法庭彻底改变烟草业现状,例如,赋予外部监督者重组烟草公司以及弹劾高管的权力。但是在我出庭作证前4天,司法部律师团的一个成员找我谈话,要我修改提议。他列出4个理由,证明我的提议不合时宜。
尽管我掌握的法律知识不足以衡量他所提出的建议,但是在那一刻我认为修改提议会削弱证词力度。当我问他为何要做出修改时,他说,如果我不照做,司法部高官将不允许我出庭作证。这样,我之前200多小时的努力就化为乌有,还白白浪费了纳税人的钱。我告诉他我将坚持己见。5月4日那天,我出庭作证。
然而那时,我未向任何人透露这一段插曲。一个月后,诉讼接近尾声,司法部出人意料地撤回控诉,并减少了对烟草公司的财务惩罚(这部分资金原本将用于资助禁烟运动),罚金从1300亿美元削减至100亿美元。政府虽然赢了官司,但在我看来法院提出的修正措施实在微不足道,社会也因此错过了拯救数百万条生命的机会。此结果引发议会成员以及消费者权益组织的抗议,他们尤其质疑副检察长罗伯特·麦卡勒姆(Robert D. McCallum Jr)的公正性。麦卡勒姆曾担任Alston & Bird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该事务所曾为 R.J. Reynolds烟草公司就商标与专利问题进行辩护。随着这些报道浮出水面,司法部让我修改证词的细节就愈发显得可疑和不道德。
通常情况下我喜欢刨根问底。那么,为什么在2005年春,我并没有深入调查这件令我深感不寻常的事呢?和许多心怀善意的人一样,我在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后,没能对可疑行为作出正确判断与反应。沃伦·本尼斯(Warren Bennis)曾说过,杰出领导者应是“一流观察者”(该词源于索尔·贝娄的(Saul Bellow)小说 《真情》(The Actual))。换句话说,他们时刻警觉周遭发生的事情。他们能看到他人遗漏的部分,并深挖细节,在权衡行为合理性时依据观察作出判断。在本文中,我将列举6种阻碍人们发现并避免陷阱的因素。近几年来,我们见证了一系列道德沦丧案件—从英国石油、通用汽车,到摩根大通。显然,领导者不仅需要自律,更要培养敏锐的观察技巧,抓住员工及整个组织变化的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