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部署四个平衡
HBR中文版:来到蒙牛两年,你推动了一系列变革,决策、执行都很快,你如何保证变革决策的准确性呢?
孙伊萍:所以我在内部提了“四个平衡”:
第一,速度与系统的平衡。速度是蒙牛快速发展的优秀基因,但对于很多蒙牛人来说,“系统”一直是一个比较“虚”的概念。在这样一个充满创业气息的团队里,“系统”如何发挥力量来帮助到每一个充满个性的同事?怎样真正促进我们的品牌和销售增长?这里面需要更多地运用系统化建设,夯实团队协作的组织、流程和协作基础,快速响应,成为一个个高效协作、系统化的团队。
第二,服从和专业的平衡。在某些领域,有些同事明明知道是总裁错了,他也要服从。然后说这是总裁让做的。我们的员工首先要尊重专业知识,而不是只会服从命令。
第三,权利与创新的平衡。在我们的架构里,跨部门同事为了创新可以随时组队,打破权利藩篱,形成网状结构。
第四,加法与减法的平衡。我要求管理做减法,因为蒙牛的体系很复杂,完全靠人海执行力,用的是笨力气。比如,仅仅一个考核,蒙牛就有1000多项指标,梳理之后还有200多项。我觉得还是很多,应该不能超过40条。
什么是加法?就是管理层拿到要转给我的材料,别看都不看就丢给我了。你得告诉我这个材料都说什么了?你的判断是什么?管理做加法,就是不做二传手,不做传真机。
这四对平衡的重要性在于,它结合了老蒙牛的传统优势,随时提醒我们的方向和速度,这对我们未来的国际化转型、数字化转型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HBR中文版:蒙牛有数字化转型的相关部署了吗?
孙伊萍:蒙牛一定会从传统制造环境去向数字化社交环境转变。包括从产品开发到营销模式,从广告到公共关系,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HBR中文版:几乎所有行业都在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你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孙伊萍:第一是人,找到合适的人。现在合适的人确实难找,而且很贵。我们也在做一个新的尝试,就是不把所有的人才都拥为己有,而是让外部的资源为我所用。这也是蒙牛下一步将致力于打造的生态圈——让更多外部公司与蒙牛形成利益共同体,一起做事。这不仅能节约成本,还能更大的发挥合作者的积极性。第二是意识,这是最重要的。第三是要创造成功案例,分享给所有的员工,让大家相信这条路是对的。
HBR中文版:打造生态圈、数字化转型,这是你提到的蒙牛的颠覆式创新吗?
孙伊萍:其实我理解的颠覆式创新,更多的是自我颠覆。比如我们目前整个愿景的改变,就是一次自我颠覆;再比如,蒙牛已经开始开发植物蛋白,将建立营养健康食品公司,这也是对一个乳业公司的业务颠覆,等于左右互博。但我认为这是必要的,你不颠覆自己,别人就会来颠覆你。
另外,我们正在内部推行的跨部门合作,也是打破组织界限的颠覆式创新。任何部门的同事,为任何创新项目都可以自由组合,只要能将“IPO”表格填出来。这也彻底改变了公司的管理,现在是越来越透明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