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心灵瓶颈
企业家在推动企业变革时,心理得足够强大。企业家需要心灵导师,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突破自身的心理障碍。欧美日的成功企业家大多如此,他们自己心灵和企业的蜕变都需要“心灵导师”的帮助。有一位企业家跟我谈他的苦恼:“我打下的天下如此辉煌,但是我能活多久?未来企业落到谁手里好?谁来维护企业的价值?我只有一个女儿,这些财富以后该留给谁?”我说:“你手下不是有很多优秀的高管吗?”他说不放心,他认为,如果真把权力交给高管,这些高管完全可以另起炉灶,把公司掏空。
作为一个创始人企业家,难免面临这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往往会局限住很多应有的战略性思考,影响企业的创新发展。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心灵导师们来打开他们的心智模式。此外,心灵导师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让企业家跳出现有业务来思考。很多企业家深陷业务之中,忘了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而心灵导师则是从外部进行引导,使企业家看到另外一个创新的境界。
优秀的大学教育或者说EMBA教育应该更多地承担起企业家心灵导师的使命。当然,在提出企业家心灵导师这个概念时,我也有种担心,担心又会有企业家误入歧途。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个年轻的知名企业家,他告诉我说要闭关一个月。当然乔布斯也这样去印度做过修灵,但我们的企业家与乔布斯那样的西方企业家不一样。在西方的企业家精神中,科学精神早已渗透到骨髓里,他们经历了人性启蒙阶段,企业家对世界、对人、对现代企业组织的认知理性已经是很高了,而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结构中走来,普遍缺乏科学精神作为基础支撑。这种情况下,如果去相信一些中国传统中很玄的东西,就会走入另外一个极端。现在这样的企业家似乎还挺多,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这对中国企业的转型创新是很不利。现代大学承担起企业家心灵导师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我们需要用科学与理性来敲打众多企业家的灵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