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GDP增长率显著下滑27%,而人工成本大幅攀升(今年中国的平均工资增长预计为8.9%),以及来自中国本土公司的严酷竞争,让跨国公司中国区的增长面临极大的挑战。但是,73%全球收入超过5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调高了他们对中国分公司业务表现的预期,其中50%的跨国公司依然相信可以通过现存业务实现增长,而不追加任何额外的大笔投资。
我们曾把跨国公司中国区的这种处境形容为“穿着拖鞋和T恤爬珠穆朗玛峰”,跨国公司的中国高管们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他们对中国经济前景依然十分自信和乐观,“如果你能用强大的跨国公司品牌,持续挖掘这个巨大市场的机遇,依然会有足够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本土公司的竞争也让我们随时保持警惕。”
相比之下,驻华高管更加关注的是总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赋予他们自治权及授权。总部往往只关注中国区的业务及利润的增长,并且只在它完成了指标后,才会考虑加大投资,赋予中国区更多的自主权。然而没有足够的投资和资源投入,中国区的增长往往是纸上谈兵。跨国公司中国区缺少相应的自主权,往往会导致决策效率低、错失关键机遇及市场反应度减弱。
我们与荷比卢商会(Benelux Chamber of Commerce)共同研究了跨国企业中国分公司可支配的最佳自治水平。在访问了来自17个不同行业的34名大型跨国公司中国区CEO,并比较各公司的现存与理想的自治水平,我们研究出了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取得成功需要的自治水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