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我目睹企业CEO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尝试向一小群高管或人数更多的企业员工解释某项公司战略,但效果多半不容乐观。我经常能从高管们那儿听到他们对于老板演讲的3到4个不同的复述版本;或者,这些高管对于上司的所思所言抱有异见,而这些异见也从未达成一致。至于那些数量更大的员工,人们经常会看到他们在老总做演讲时两眼放空。他们或许会感激CEO愿意与他们分享重要的企业计划,但是由于并不具备和CEO相同的经验背景,他们甚至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去理解那份冗长的PPT想要传达的信息;而他们能理解的内容并不足以激励他们早起上班。
也有些CEO比较善于向员工描述公司愿景,他们的演讲更精炼、PPT文字更清晰,且情感说服力极强。这是一个能让战略推动公司进步的演练场。但是CEO在传达愿景时的优良表现仅止于此。要真正帮助一个企业获得成功,愿景得和实际战略紧密联系起来,可是企业常常不能胜任。更糟糕的是,愿景描述会让它要传达的战略听起来缺乏实质内容,既空洞又让人不明就里。
我和我的同事们找到了另一个方法,它更易于传播,能更有效地协同员工,还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正面力量。我们把它命名为“巨大的机会”(“The Big Opportunity”),并在我的新书《加速度》(Accelerate)中腾出了一整个章节来阐释它。在不同类型的公司和组织中进行实际工作时,我们都用上了这个方法,它的清晰有力着实令我印象深刻。
简单说来,这个方法就是:用同时具备精准分析性和情感鼓动性的语言,来清晰地阐述一个将使组织发生深刻改变的巨大机会。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个激动人心的机会能够为你的公司赢得繁荣的未来。这直接关系到愿景和战略:战略显示为达到愿景你需要做什么,而愿景则显示如果能抓住机会,你将到达何处。
“巨大机会”的书面陈述应类似于愿景宣言,非常简短,能够避免战略描述那种惯有的冗长。通常来说,“简短”意味着它不能超过半页纸的长度。它的优点之一是短促清晰,另一个优点则在于它的语气。战略描述和愿景宣言让人听起来就像是“好,这就是高管们的决定了,现在你得去实现它”。有效的“巨大机会”陈述就好像能让员工的注意力集中在窗外一道绚烂的彩虹上,而非感到自己被人颐指气使。
在实际使用中,“巨大机会”的陈述文字既要像优秀战略一样有合理的实际内容,又要像良好愿景一样具备情感说服力。以下是一份有效的“巨大机会”陈述需具备的特征:
简短:文字长度不超过一页纸,通常只占三分之一的页面。利落的文字使得人们易于与他人分享,让大部分员工产生紧迫感。
合理:只有真实反映组织内外实际发生的事情,这份陈述才有意义。一份高质量的陈述要能简洁地阐述公司的战略是什么、为什么制定这样的战略、为什么是由我们来执行、为什么要在当下执行,以及它为什么如此重要。
说服力:这份陈述不仅关乎理性,更要诉诸情感。它所要征服的是所有相关听众的情感,而不仅仅是特定的员工或团队。
正面:因为它描述的是一个机会,所以语气应该是积极的。它不应为营造紧迫感而制造恐慌,而应描述一个“迫切的渴望”。
真实:它必须让人觉得真实,而不仅仅是鼓舞士气的“好消息”。高层领导团队要合力撰写这份陈述或至少在这上面集体签名,对此抱有真诚的信念,并为之感到振奋。
清晰:你撰写了一份简短、合理、富有情绪鼓动性的陈述……却仍然不够清晰。一份完美的陈述要能让人们朝着同一个方向齐头并进,而非各自为战。
统一:陈述应与这个团队或组织现有的战略描述相一致。或者至少要点明不协调之处可能造成的压力和负担,使管理者能有所准备。
在实战经验中我们发现,一份优秀的“巨大的机会”陈述一旦具备了这些特质,就能获得一个公司里75%的普通员工的理解和信任,并且有效激励员工。这是篇幅更长的公司战略和愿景描述所无法企及的。在一个越发日新月异的世界中,这一发现将对解决迅猛来袭的战略挑战有极大助益。(王晨/编校)
约翰·科特是哈佛商学院松下幸之助教席教授,专注于领导力研究。他同时是Kotter International公司首席创新官,该公司帮助企业领导者进行战略变革。他的新书《加速度》(Accelerate)于2014年4月面世。本译文由译言网网友李小敏提供。王晨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编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