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RSSApp/Android客户端iPad客户端天猫旗舰店

想学盖茨、乔布斯去创业?你别闹了

作者:Jerry Davis 2014-08-22 17:52:34 6

柯达和西屋电气等公司一度是铁饭碗的代名词,如今这类超大型雇主批量制造白领职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的年轻人天天想着创业。有些小孩连大学都不念就冲进了商界,眼里只有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这些辍学生的成功例子。如果创业者心中涌动着创业精神,脑子里却没足够知识的话,他们往往会变成反面教材。

近来《纽约时报》讲了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伙在App开发上获得成功的高中生。他们做出的一个旨在克服拖延症的软件,登上了iTunes畅销榜。鲜花,掌声,都收到了,几个人还去大佬们的行业会议上坐了一会儿,不过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吗?没有。苹果抽成后,他们把剩下的3万刀分了分,还花了一部分在商业运营上。不错呀,每人几千刀呢,什么?扎克伯格有两百多亿?!

还没说完呢,不幸的事来了。青葱的开发者们正处于要申请大学的关键时期,然而花太多时间在app上,导致其中一人学习成绩迅速滑坡,不得已祭出了法宝保底——申请Thiel奖学金。该奖学金提供10万刀给20个幸运儿让他们免于念大学,开门做生意。

传奇式的创业成功确实有很多。脸书前段时间以190亿刀收购了WhatsApp,WhatsApp的55个成员大发横财。瞅着这样的例子,小孩们自然也会想象自己一夜暴富。但WhatsApp并不是稀罕玩意,Line, Kik Messenger, Viber, WeChat还有一大堆别的都跟它一个功能。

这样的例子一抓一把。苹果商店里就有超过100万的应用,其275000名注册程序猿遍布全美。在App的海洋里,大部分软件并不会使开发者暴富,甚至无法保证他们拿到合理的工资。一种软件想在同类市场里独占鳌头是很难的,想想吧,连自学成才的高中生们都能写出个bestseller App,这种成功靠的更多的是运气罢了,而非内在价值。

康奈尔经济学家Robert Frank描述道,App开发者们的奖励机制基本就是赢的通吃,输的喝西北风。寥寥几个成功软件的开发者抽走大部分利润,运气差的只能咽口水。所以说实话,App开发行业就跟毒品交易差不多!

Steven Levitt和Stephen Dubner在其畅销书《魔鬼经济学》中提问道:为什么毒贩子们还和自己妈妈一起住呢?大部分街头毒贩只能挣到最低工资,他们牺牲掉自己学业,有时还不得来维持生计。只有少数毒贩能大富特富,结果呢他们成了无数小贩子们努力的目标。

Thiel基金主席指出:稳扎稳打的事业路线已经行不通了。这年头,大律师失业,博士学位去看门,不骗你。但要是鼓励小孩们为写程序而荒废学业,或者不念大学就跑去创业,那就跟劝他们用学费去买彩票一样。也许有几个人能中大奖,但剩下的估计就只能在家当米虫了。

当然了,安慰奖是有的。这些程序小猴们可以去应聘脸书或谷歌,来发挥自己强项。不过不幸的事又来了,应聘成功的几率只比中大奖的几率高一丝丝。脸书在2011年有员工2400名,2012年3500名,2013年4900名,目前6300名。年增长人数约1400名,也就是说进脸书比进NFL的几率高一丝丝,你想试试吗。推特有员工2700名;碉堡箱Dropbox有550;阅后即焚Snapchat有员工21名。Groupon,脸书,LinkedIn,Zynga,Yelp, Pandora,和Zillow的所有员工加起来还不如环城百货在09年1月份清算时解雇的人数多(好吧,还有更惨的,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工业已经裁掉750,000人了!!)。

历数2000年后所有在美国IPO过的公司,就连最大牌的知识型员工雇主手下的人也不如本地卖汽车的或沃尔玛的员工多。比如说吧,房地产网站Zillow拥有812名员工,而旅游网站Kayak只有205名。

该对有志青年们说点啥好呢。老老实实呆在学校念书,别急功近利了。大学里经济学入门课程会告诉你们什么叫机会成本,什么叫货币的时间价值。15000刀对高中生来说是很多,但高等教育能让你有更高的终身收入,更敏锐的头脑,和更有价值的生活,你怎么能只为15,000刀,就贱卖这一切。(编校/安健)

Jerry Davis是威尔伯K.皮尔庞特罗斯商学院管理学教授,管理科学季刊编辑。本译文由译言网网友Smellit提供,安健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高级编译。

原文请见:Why Do App Developers Still Live with Their Moms?  

相关阅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