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角度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北纬31度为分界线,发达国家在北,发展中国家在南。尽管这种划分有例外,但大致如此。如今的情况是,全球经济重心正在由北向南转移。无论规模大小,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更具备创业激情和活力。
4年前,我去印度参加巴蒂电信公司的会议,发现该公司全球有160位高管,他们异常年轻,能用流利的英语交流,而且乐观兴奋。今年7月初,我在北京讲授了一场为期三天的公开课,同4年前的感受一样,课堂上的中国学员显示出极强的好奇心,也充满了求知欲。
全球重心由北向南转移是大势所趋,若想在这一波浪潮中脱颖而出,企业必须注重提升创新能力和生产力,而不能再简单依赖劳动力和资本优势。创新业务模式将来会不断涌现,所有既定战略和旧的业务模式都将遭到迅速淘汰的命运。
在这种趋势下,企业领导者要摒弃既定假设和所谓的“准则”。一些经典理论已经暴露出局限性。比如,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曾引发20世纪90年代的外包趋势——企业把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聚焦自身核心业务。这一理论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对把握渐进式增长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但它的局限性是使得企业过多聚焦自身,不能敏锐发现甚至彻底忽视对其业务产生重大威胁的市场趋势。
柯达就是实施“核心竞争力”理论却遭遇失败的例子。20世纪90年代,柯达通过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率先进入中国。尽管柯达的核心胶卷业务在中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在数码摄影技术这个更为关键的问题上,柯达却无所作为。
反观GE。塑料业务曾是GE的核心业务,规模巨大、利润奇高。韦尔奇和伊梅尔特等知名领导者,在出任公司CEO前都曾就职于该部门。但GE的高管团队没有被眼前利润和个人感情蒙蔽双眼,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当时一家新成立的沙特阿拉伯基础工业公司(SABIC)将会彻底改变塑料行业的格局。于是,他们壮士断腕,果断将其塑料业务以116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SABIC。
同样,中国现有的领先企业必须研究新的客户需求和新技术。当下的领先优势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汇率水平获得的,而这两个要素在未来都不可持续。
中国各地的人工工资已经显著上涨,部分加工制造业正在从中国转移到成本更低的越南、孟加拉等国。此外,有些生产制造业甚至在慢慢回流西方国家。企业竞争很快会回归基础,即技术优势和管理能力竞争。
随着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许多过去被奉为经典的思想都已经过时,像柯达那样的悲剧以后会不断上演,只有那些有勇气、有自制力的企业领导者,才能主动放下原有优势,推动企业转型,在未来取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在全球经济重心转移的大趋势下,企业领导者要摒弃既定假设和所谓的“准则”。企业的竞争很快会回归基础,即技术优势和管理能力竞争。(熊静如/采访整理 李剑/编辑)
拉姆·查兰是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师、演讲者,也是15本书的作者。他最近出版的著作是《全球重心转移》(Crown Business 出版社,2013 年出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