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衰退正式结束5年后,企业利润节节攀升,股票市场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过,大部分美国人并没有感受到经济复苏带来的暖意。在总人口中排名前0.1%的高薪群体几乎获得了经济回暖带来的全部收益,他们其中大部分是企业的高管。与此同时,好的工作岗位继续减少,新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不牢靠,薪酬越降越低。企业获得的效益并没有转化为大范围的经济繁荣。
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用到手的利润来回购股票。我们可以看一下449家在2003年到2012年上市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公司。在此期间,这些企业总共斥资2.4万亿美元来收购自己的股票,占总收益的54%,而且几乎都是采用公开市场回购的方式。还有37%的收益被股息红利所吸收,企业最终只剩下很少一部分资金用于提高生产能力和员工薪酬。
回购的浪潮如此浩大,事实上,就连理论上的受益者——股东都开始焦虑。“我们非常担心,金融危机刚刚过去,很多公司却不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进行投资。” 贝莱德(BlackRock)董事长兼CEO劳伦斯·芬克(Laurence Fink)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者,他在3月份给美国公司的公开信中这样写道,“有太多公司在减少资本支出,甚至提高负债来拉动股息,促进股票回购。”
为什么企业要把资源大量用于回购自己的股票?高层管理者给出了诸多原因,我会在下文中进行详解。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答案只不过在掩盖一个并不复杂的真相:以股票为基础的金融工具是高管们收入的主要来源,回购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股票价格。2012年,美国上市公司中代表权公告所任命的,收入排名前500位的高管人均薪酬为3030万美元。其中,42%的薪酬来自股票期权,41%来自股权奖励。公开市场回购可以通过提高市场对企业股份的需求,自动抬高股票价格,即便高价只是临时的,也足以让公司实现每股收益(EPS)的季度目标。
这样一来,我们本来指望公司把利润用于提高生产能力、促进经济的共同繁荣,但这些钱的大部分投资却最终肥了公司高管的腰包。这真令人吃惊。自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开始,经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美国企业高管们的薪水仍然增长了两三倍,而他们原本薪水已经非常可观。与此同时,美国整体经济却还步履蹒跚。
如果美国希望实现经济增长,收入公平,以及就业率稳定提高,那么政府和企业领导者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回购股票和高层管理者的薪水。国家经济能否实现长足健康发展就依赖与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