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外派员工角色
很多公司外派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到其他国家,领导当地业务部门。尽管外派员工可能对当地语言、文化和业务操作不那么熟悉,但他们能够将组织文化知识以及对公司产品、流程和体系理解一并输出。但招聘、培训和接班人计划也应是他们的重要任务,尤其还需要聚焦于培养当地人才,保证本地专业人士在当地业务中起领导作用。
请参考以下案例。一家大金融机构欲抢滩亚洲,但遭遇困难,其CEO颇为忧虑。即便不断从总部外派人才到亚洲,但该公司似乎依旧无法在当地组织起领导团队,每次外派期长达3到5年。得知目前的地区领导将很快回到美国本土,CEO让他讲讲自己在当地的经验。这位外派领导骄傲地描述自己如何努力拜访当地主要客户,并表示期待另一位外派同事接他的班。当CEO问及本土的十佳专业人才时,很快发现这位领导并未将当地人才培养作为当务之急。他从不主动指导或培训自己在当地的副手,也没有设法改进初级员工招聘。公司中也没有高潜力人才职业发展委员会。尽管这位外派领导接受过公司的汉语培训,但一有重要任务,他还是倾向于交给其他英语流利的外派人员做,因为和他们交流起来更容易。
这对于CEO是个警讯,他立即改变了自己的外派思路。在下任外派领导任期开始前,他澄清了对其工作的期望。他说:“我希望你发展每一位客户,都要与当地同事合作。我对你的评价不仅根据你做成了多少业务,也会根据你对当地公司的建设情况而定,我们希望你在回到总部之后,本地业务仍能持续发展。”CEO还鼓励该领导参加半年汉语集训班,至少可以让他掌握基本日常用语。当这位领导意识到自己被派往亚洲,不仅仅扮演生产者的角色,还是一名领导和管理者,就会比他的前任工作出色得多。
除了明确外派员工职责,还要注意外派人选。为打造强有力的当地领导,外派最优秀的人才至关重要:表现不错,具有合适的语言技能,离开之后不影响总部工作还远远不够。否则你可能会发现公司的海外办公室不能吸引、培养和留住能为公司创造佳绩的人才。
在多年外派专员到美国之外的分部后, 一家十分成功的跨国工业公司CEO学到了上述经验(该公司的外派结果时好时坏)。他的友人,一位国际生活消费品公司总裁对这位CEO建议说:“这些海外任务真的很艰巨,你需要付出额外努力来建立本土团队、培养继任者、应对陌生的市场和文化,可能还要为了比在本土市场低的市场份额竞争打拼。”这位总裁承认,当“根本找不到”表现最好的外派员工时,他的建议是通过将海外职位变为高层职位来“让人才现身”。他说:“在我们公司,众所周知最优秀的员工才能被外派。如果你想升职,至少要有一次外派经历。”
听到这个建议,CEO列出了一份50名最有才华的领导和新星员工清单。当他想外派清单上排名靠前的某位员工时,该员工的上司大声抱怨说,这是他少不了的得力干将。CEO意识到,这位爱将的才干正是公司改进其海外经营所需。之后,该公司采取了新外派机制,只有表现最佳的员工才有外派机会。
该CEO反思说:“我们最优秀的人才能更好适应当地文化……他们很少会让语言差异影响自己对下属表现的判断。他们希望将自己的领导风格与当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并培养当地人才。他们具有足够信心,扮演我们需要他们扮演的角色。”一旦员工将外派工作视为好机会,自然会主动争取外派。从市场份额、人才培养和盈利等方面看,外派员工表现大幅提高。该公司已开始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当地继任者,而这正是打造跨国公司的至关重要一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