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公共(Public):公共即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传播学者彼得斯(John Durham Peters)说:“货币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原有互动模式的杠杆原理就被悬置起来。于是,劳动能够存储和撒播,超越了原来的局限。”与货币一样,媒体兴起同样促进了社会的理性化及大规模的人际互动,有力地整合了社会。最大化制造公共关注点,可以催化互联网时代的互动参与。
5.实用性(Practical Value):实用性意味着相关性,意味着你有多了解消费者需求。为什么像“养生宝典”,“10个小动作帮你告别小肚子”这样的标题往往得到最多分享?因为这种总结性和功能性内容让消费者最直接看到价值。另一种方式则是把内容与折扣信息相结合,如转发即可获抽奖机会,但这种没有与产品本身紧密结合的价格优惠,长期下来往往不利于培养重视价值的忠实客户群体。
6.故事(Story):最好的营销公司都是讲故事的高手。营销者当然可以选择每次讲一个故事——新鲜的内容可以引发订阅者更大的关注。另一种方式则是从大局出发,思考品牌的定位与消费者的沟通,确保每次的故事都围绕着同一个品牌主题,然后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新工具方式来打动消费者。
比如,美国麦当劳烤汁猪排堡(McRib)的“退市告别秀”就是如此,十几年来每次McRib撤离菜单后,都能很快成功重返菜单。这时,麦当劳餐厅会像欢迎老朋友一样打出“McRib又回来了”、“我们需要McRib!”等各式各样的标语。Web 3.0时代,麦当劳会使用Google Map标记即将退市的2000多个餐厅,并邀请顾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位置和最后的汉堡照片;还开通了McRib网站,“怂恿”忠实顾客通过网站签名支持McRib继续保留在菜单中。“告别”本身成为一种故事,一种文化,McRib最终成为一种汉堡传奇。
互联网思维仅仅是为创业者提供了小成本挖掘第一桶金的可能性,因为互联网思维在Web3.0“赚来的媒体”属性下,更大程度激发了以顾客为本的产品创新思维,让内容在消费者社交需求的心理下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提供了追踪分析用户的可能,从而能制造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但是,科技在不断更新,社交网络在演变,传播介质在发展,顾客行为在不断改变。互联网思维的长久发展不能只是微博、微信账号,上述6条传播战略仅仅是个开始,商家必须回到营销的本质问题:什么是顾客的需求?我们要找到的潜在群体是谁?我们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决定的吗?我们能设计一种让顾客更愿意与我们互动的机制吗?我们能量化在社交媒体的投资回报率吗?我们能用强大精准的数据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吗?
林宸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Emory大学市场营销系博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访问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