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中的私密性
私密性是一种普世需求,但不同文化中,人们对私密性的感受各不相同。为更好地理解各国文化中私密性观念的异同,Steelcase与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Ipsos)合作,在14个国家展开调查。我们将这些新信息与进行中的民族志研究相结合,得到的结论大多与此前研究一致,有些发现则出乎意料。
不同国家企业对个人空间的标准差异很大。德国员工人均占有面积29.7平方米,美国为17.7平方米,印度和中国分别为6.5平方米和4.6平方米。但尽管工作空间相对拥挤,印度和中国受访者认为他们能够集中精力、不受干扰地工作。
这个发现标识了一个重要的文化差异: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有别于西方。中国员工最在意信息控制:确保个人资料不外泄,尽量避开他人目光。在中国,办公室格局通常便于管理者观察员工。为获得片刻独处时间,人们有时不得不躲到楼道或卫生间;背靠墙的位置一般被视为风水宝地。印度员工也经常到办公楼的角落、储物区或墙边寻求一点私密空间。
与此相反,西方员工更关注外界刺激控制:只有5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能在团队中不受打扰地工作,不到一半人可以根据手上任务的不同自由选择工作地点。在我们的研究中,美国受访者最常用来描述工作环境的词是“压力大”,中国员工最常用的词则是“安心的”。(在中国,工作时眯一觉完全没人管你。)
尽管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出抱怨,但大多数美国员工仍认为工作环境能让他们在需要时集中精力:高达70%的美国受访者表示他们很容易在办公室静下心工作。实际上,北美企业的办公室仍以格子间为主,个人工作空间大于公共空间;我们认为加重员工不满情绪的并非物理环境,而是工作节奏紧张等因素。
总体上,欧洲公司和组织的员工(除荷兰外)对工作空间私密性最不满意,对工作环境整体满意度也较低。在我们的调查中,满意度和敬业度最低的员工中有53%来自法国、德国、西班牙和比利时。按照这些国家的文化准则,员工通常只能在办公室的固定工位上工作,很难有独处时间和私密空间。相反在荷兰,很多企业允许员工在办公室内外灵活选择办公地点。在办公室布局上,荷兰比其他欧洲国家更注重平等,员工能够享有多大私密空间并不依据等级地位,领导者与各级员工同在开放式办公室工作。这或许是为什么调查中近一半高满意度和高敬业度员工来自荷兰。(见《员工对工作环境感受如何》对比了各国情况。)
虽然在不同文化中私密性的具体含义不同,但我们的研究已经充分显示,员工对工作空间的满意度与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掌控感高度相关。敬业度最高的员工中,98%认为他们在办公室“很容易集中注意力”,这点是他们对工作环境满意的最重要原因;这些员工中,“能够在团队中不受打扰地工作”和“能够根据手头任务自由选择工作地点”的比例也很高,这两个因素对于提升敬业度和满意度也很重要。相反,敬业度和满意度低的员工深为各种干扰所苦,很难掌控自己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方式,只有15%认为自己很容易集中精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