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著名的领导力专家,管理学大师沃伦·本尼斯在今年7月病逝。对于很多中国读者来说,他的名字有些陌生,的确他不像德鲁克和克里斯坦森那样赫赫有名。然而在管理学界,他是公认的领导力大师和先驱。与很多管理学者不同,本尼斯的很多研究和洞见都源于他的个人经历。1925年,本尼斯出生在新泽西的一个犹太家庭。他在1943年参军,奔赴二战战场,成为整个欧洲战区最年轻的军官,并荣获紫心勋章和铜星勋章。战后,他又担任纽约州立大学教务长和辛辛那提大学校长等职位。《福布斯》杂志称他为“所有领导力大师的院长”,可见其地位与声誉。本期杂志选载的文章成于本尼斯职业生涯后期,半自传的形式总结了他在领导力研究中的智慧和亲身经验,文风随性洒脱,颇有功成身退,随心所欲的境界。他在文章中写道:“领导者每进入一个新境界,都意味着新的危机和挑战。蜕变过程痛苦无比,如能做好准备,便可安然渡劫。”我们认为每一个领导者,无论年轻或资深,都能从这篇充满智慧的文章中获益并一瞥故去大师的风采。
我第一次深入接触到领导力是在二战期间。当时我只是个19岁的步兵中尉,被战火吓破了胆。我受命接管位于比利时的一个排,到达前线时已是午夜,几乎所有人都进入了梦乡。这个排宿营在一座被炸成空壳的民宅中,他们的通信兵把我带到厨房里,给了我一条长凳让我休息。但我没睡在长凳上,而是打开睡袋和其他人一起打地铺。那一夜我根本没睡,耳畔都是隆隆炮火声。我当时就是个生瓜蛋子,对人情世故和带兵指挥皆知之甚少。当房间里其他人开始翻身醒来,我听到一个中士问旁边的人:“那人谁啊?”“我们的新排长。”他答道。中士说:“不错,这人靠得住。”
尽管当时我并不知道该做什么,却误打误撞走对了第一步——低调地融入集体而非招摇过市。实际上, 我一直躺在地板上装睡。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我就了解到麾下士兵是什么样的人。我知道他们需要我,或者说他们需要把我塑造成理想中的排长,他们的确做到了。在接下来的几周中,这些经历过战火的兄弟让我活了下来。他们也身体力行教会了我怎么带兵。在刚来时认可我的中士后来成了我的救命恩人。我一点都没夸张,是他教会了我战场上的必修课,比如应如何穿越战区才能避免被炸飞。
尽管职场上的领导者不用担心有被炸死的风险,但我在比利时的经历和职场上新领导者有很多相似之处。我被空降到现成的组织,人们感情甚笃,已经彼此熟识。他们都对我有很多期待,但我对此却并不完全了解。新下属一直在观察我的言行是否合格。每名“新官”都会被怀疑和误解,同时还要照顾下属的个人需求和时间安排。如果从一开始没有谨言慎行,往往会招致祸端。“万事开头难”是每个领导职业生涯中很多必经之路中的一条,这些必经之路往往会埋伏着管理者的个人危机。商学院没有如何应对此类危机的课程。经历危机的过程十分痛苦,但也会留下宝贵的经验教训。
我爱读莎士比亚,每次重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莎翁在剧作《皆大欢喜》中,将人生分为七大阶段。领导者的一生也可以分为七个阶段,而且和莎翁的描述异曲同工,它们是:婴儿、学童、恋人、将军、政治家和贤者等时期。了解每一发展阶段,并考虑其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和危机,不失为学习领导力的一种方法。
我无从建议如何回避这些危机,因为很多危机根本无法避免。而且回避也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应对每一阶段的挑战,才能做好准备进入下一阶段。了解即将来临的挑战,至少可以帮助领导安然度过危机。如果运气好,他们会在历练中幸存,变得更强大、更自信。首先来看第一阶段的新手领导,即莎翁笔下“在保姆怀里啼哭的婴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