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浪的中国式创新
我预计两大因素推动着下一浪的中国式创新,一个是外在的,即当中国广义经济规模超越美国,失去了对标;一个是内在的,即社会学家的调查结果:当一国人均GDP大于1万美元时,人们会从世俗理性的价值观变为注重自我的价值观。前者强调尊崇权威、社会利益至上、个人自我约束、不惜代价发展经济;后者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参与和表达、强调人的创新创造、潜质开发、幸福感和自我实现。
已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及人均GDP七八千美元的中国正在发生这种颠覆性巨变,中国企业未来的创新方式,将在三大方向展开:一是从易到难的创新,即从简单的商业模式创新、流程创新、营销创新等上升到有难度的技术创新、数据创新;二是从离散的单点创新上升到全局式的系统创新;三是从引进基础上的二次创新上升到原始创新。
从简单的创新到复杂的技术创新。不妨以史为鉴,商灭夏主要依靠青铜技术创新,周灭商依靠的是车战技术创新……在这些例子中,后者拥有比前者先进得多的制度形式或商业模式,但仍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是否可以这么推导:当今中国企业普遍强调短线见效的模式创新和营销创新,而不愿做长线投入的技术创新,最终仍难成大器。
统计规律,人均GDP小于300美元只能使用技术,300至4750美元间则是改进技术,大于4750美元则可能创造技术。中国已经达标,具体实施可以是与海外技术公司合作、逆向工程、招聘海外退休的工程师或海归、直接在硅谷等地设立研发中心招聘全球人才、自身的专利战略、与拥有尖端技术的企业结盟或交叉授权、收购硅谷等地的高技术企业等,不一而足。
从单点创新到系统创新。不妨仍以史为鉴,引发隋朝科举制度创新的基础是雕版印刷的技术创新,它使得原是奢侈品的书籍一举飞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也可说是科举使得读书的需求大增,仍是技术推动+需求拉动的二极交互,而科举又是诞生在朝代初立,亦即组织创新完成之时,可见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我把行业中最重要的创新分为三组九类(见图:9类创新方略)
第一组“三横”,上横的生产关系创新,包括观念创新、组织创新;中横的生产方式创新,包括商业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下横的生产力创新,包括技术创新、数据创新。第二组则是为客户带来直接价值的1纵产品创新、2纵服务创新、3纵体验创新。第三组则是围绕产品生产的4纵前端输入参数,如采购、供应链、原材料等创新,5纵中端处理过程,如生产、制造、运营、工艺等创新,6纵后端输出结果,如营销、销售、物流、客服等创新。
最后是从引进的二次创新到原始创新。仍然以史为鉴,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三次大规模原始创新爆发的时期,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第二次是达到古典农业文明巅峰的唐宋;第三次是东西方文明剧烈相撞的晚清民国。
这三个时代的共同特征,是都形成了多元竞争的开放的思想市场——任何思想都没有获得垄断地位,由此导致创新创造者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从而使得自我意识充分觉醒、个性自由崛张,否则一切的重大原创只能等待个体DNA的突变,如曹雪芹、如小提琴协奏曲的《梁祝》等。亦即思想不仅和土地、资金、技术、设备、原材料、人力资源等一样,属于市场要素,一个开放的思想市场更是决定创新创造能否成功、是否可持续、可否大范围的第一要素。(钮键军 | 编辑)
9类创新方略
周宏桥是新维创新私塾创始人,国内多家商学院创新议程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