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供应链效率
HBR中文版:除了IT能力,国美有没有其他变化?
王俊洲:系统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实际上更多的是操盘手在这个平台上改变过去的操作形式、操作方式,我们叫业务模式的变化。比如采购方式,从过去的返利模式变成一步到价的模式。
HBR中文版:改变采购方式和业务模式,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王俊洲:相比返利模式,一步到位的模式能让采购成本逐渐透明和下降。而且,返利的业务模式实质上是供应商主导,它给什么你卖什么。但是,国美现在的模式是由自己主导,我们根据市场需求作出判断,然后再去找厂商下单。
HBR中文版:你们来主导和判断,是因为国美比厂商更了解消费者吗?
王俊洲:我们只是离前端最近,每天我们都遇到客户不选择国美的理由,每天商场里面都会出现一些客户说“你有没有这个,没有我走了”,这就是需求。只有精准掌握客户需求,才能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我们自身也有一些独立品牌的运行经验,比如日本三洋,这个品牌就完全由我们运营。更重要的是,零售企业要有自己的供应链能力,你有供应链能力就能做得很好,有供应链能力在哪儿开店都行,反过来怎么都不行。
HBR中文版:好的供应链管理是什么样的,国美靠什么做好供应链管理?
王俊洲:第一,采购成本要足够便宜;第二,不要产生恶性库存。所有商品都赚钱是做不到的,但是亏损的商品要足够少,这样使你的平均毛利率变高。再加上前台终端的专业性,产生的结果就会不一样。
我们主要是把采购成本做低,把周转效率做快,把品类管理做好。这些取决于你的采购能力和专业性。除了采购能力,我们还依靠品类搭配和组货能力取胜,打个比方,两个厨师用的原料一样,但是做的菜味道却不一样。我们不靠产品加价,在零售业加价永远没有出路,这个市场加价产生不了毛利。
HBR中文版:你们如何培养专业性?
王俊洲:我们反思业务模式,反思原来的采购方式是否合适,反思我们对于商品的组合能力是否能既满足客户的低价需求,又满足公司的高利润需求。一方面,我们自己在反思或者在实践这些事,另外我们确实会请一些咨询公司,比如麦肯锡在供应链方面给我们进行了项目性指导。咨询公司提供很多选择,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情况,搭建一个最适合的方案,然后全员性实践。实践是最好的培训,不能光有想法不动,不做才是最大的问题。即便你往前走一步,都会带来能力的提升,国美决策能力非常快,这个东西一旦好,公司马上就开始做,遇到问题后我们再来解决。
HBR中文版:在零售业行业里进行供应链管理,你们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王俊洲:最大的挑战在于准确把握客户需求,或者叫提前把握客户需求。比如,对新产品的开发和定制,你是否能把握得足够准。如果提前切入,你会面临着库存和推广的困难;切入得晚了,第一杯羹就让别人吃掉了,往往第一杯羹是最赚钱的时候,比如iPhone刚上市时是最赚钱的,一个礼拜后就开始亏钱了。
HBR中文版:提前判断未来的事情是很不确定的,如何防范风险?
王俊洲:首先,这个判断是基于你对市场的判断,第二是你对上游供应商技术趋势的判断。比如我们现在估计下一波电视客厅的主力电视一定在55到60寸之间,现在就要不停地和面板厂进行交流,你需要不断地与电视机厂交流,国美和面板厂的关系非常密切,这是零售商极少具备的能力。
这种判断能力是从我们总部的采购中心,从各地区分公司的采购中心,从我们一线的采购人员中来的。我们长期给各级采购人员进行单品经营的概念教育,告诉他们不要依靠别人,要依靠自己的脑子作判断。
HBR中文版:这是你们的价值观吗?
王俊洲:这是我们培养员工的核心,要依靠你自己对客户的判断,你给客户提供最适合的产品,这就是采购人员的职责。
HBR中文版:做好供应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王俊洲:我总在公司内部讲,我们做供应链有两个最终目的,第一是满足客户的低价需求,永远都是这样,客户永远都不嫌便宜。第二是满足股东的利润需求,股东永远都是要高利润的。如何满足客户的低价需求和股东的高利需求,作为管理团队需要把这两个融到一起,你满足不了客户需求做不下去,坦率地讲满足不了股东的需求也做不下去。
HBR中文版:在你的心目中,目前国美的供应链管理可以打多少分?
王俊洲:广义的零售企业,沃尔玛的供应链做得最强,它拥有全球采购系统支持全球店面的竞争力,这是沃尔玛运行的基本原理。我觉得我们供应链能力依然有提升的空间,打分的话我会打70分,因为我们仅仅在供应链上梳理了两三年,离沃尔玛梳理了几十年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美未来在供应链上可能获得的红利还会持续下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