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技术:实施大融合
HBR中文版: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曾评价说:“超越技术营造了一个能达到共赢的生态系统,这是我在任何一本商业书籍中都不曾见到过的创新理念。”
刘积仁:大前研一就是超越自身的典范。我认识他时,他已经发表了170多本书,他的书不拘一格,有2/3是经济类的,其余都是五花八门的有关玩的体会。他认为,人必须把玩和工作联系在一起。60岁生日时,他在东京开了一场音乐会,全世界去了2000多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和老伴演奏了一场音乐会,他吹萨克斯,太太吹笛子。现在,即便60多岁了,每一年他都会去滑雪,生活特别多元化,他一直把生活与事业融合在一起。
HBR中文版:你从大前研一身上感知到了“超越技术”的意义?
刘积仁:他超越了自身的专业,把工作、玩、生活融合在了一起,使他对任何事情的看法保持着客观性和系统性,他善于从整体去感知事物,而不是孤立看待事物。所以,不管做什么行业,都应该对别的行业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工作之外的事,不但要好奇,还要认真,不要以为这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恰恰相反,这会对你的事业带来很大帮助,我们是做技术的,所以要超越技术。所以,你要超越自己的专业,超越自己的社会分工,超越自己的圈子和网络,这样一定会受益匪浅。
HBR中文版:落实到业务层面,超越技术战略为东软带来的是什么样的改变?
刘积仁:当时我们描述了3个目标:一,更多的医生、会计师、顾问师、保险专家加盟东软;二,超越区域和文化展开多方合作,形成战略联盟,组成新的生态系统,走出了完全靠自身力量发展的状态;三,产品形态服务化。
HBR中文版:从执行的角度上看,“超越技术”的关键是什么?
刘积仁:关键是通过融合实施创新。我告诉大家,如果不能把技术与外部其他要素融合到一起,东软就没有价值,我们要实现三个层面的融合:首先是技术和应用的融合,以后不能只谈技术了,需要把技术放到应用的场景中去,把它们融合之后,形成新的产品和服务,然后放到市场中去;其次,技术要跟资本融合,持续与资本互动。没有资本的推动,技术不可能迅速转化为产品;其三,技术要与市场融合。比如做社保行业,如果技术人员只懂技术是不行的,他需要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我们要有能力告诉客户做什么,而不是让客户告诉我们。所以要超越既有的知识范畴,要了解客户的专业,最终理解、洞察、创造客户需求。
HBR中文版:基于融合,组织方面做出了哪些改变?
刘积仁:其一,人与人的融合。以前,我们的员工都是IT人,实施超越技术后,纳入了更多的非IT员工加入,东软旗下的健康管理平台熙康公司的1000多名员工中,有500个是医生和护士,软件工程师和医务工作者就要进行充分的融合,我们称之为从IT到IP(internet people)的转变。其二,与外部组织的融合。积极与国内外相关机构跨行业合作,与医院、医生成为合作伙伴,通过战略联盟的形式实现融合。相反,如果不实现融合,结果是,要么发展速度太慢,要么无法学到真正想学的东西。
HBR中文版:融合的目标是创新。基于融合和创新,CEO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
刘积仁:作为CEO,首先要承担风险。熙康项目,刚开始是最艰难的,我们向医院和医生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图画,但他们处处怀疑,这图画能够落实吗?而这种来自外部的不认同也会传导到团队中来。这时,领导者要发挥破冰的作用,要支持大家去做,同时领导者要承担风险,为他们铺出一条路来,否则,风险随时会把创新项目吞没。其二,创新是做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我十分注重“参与”,和大家一起做,我会以一个工程师的身份参与到每个环节的工作中,招人,面试,项目讨论,市场营销,等等,只要时间允许,我都参加,我甚至还给大家写PPT。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