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度是个难题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定义了绩效管理最本质的三大目标:肯定、认清和有效激励员工的表现。我们有三个相互关联的例行举措来支持这三大目标:每年的薪酬调整决策、季度或项目绩效快照,以及以周为单位的上下级沟通。而且通过定期测评和频繁沟通,我们从过去“批量化”地关注过去绩效,转变为关注未来。
我们在德勤规模更大的工作组中实验这一工具的每一元素,发现随着时间延续它们会产生变化:不同的业务部门可以先介绍优势分析,然后进行更频繁的沟通,再采取新的测评方法,最终用新软件监督绩效(见《绩效智能》)。
但在实践过程中,同一个问题不断浮出水面——透明度。当组织掌握了关于我们的一些信息,而这些信息被数字捕捉下来,我们通常会觉得自己有知情权,能够了解自己的境遇。这一问题需要一个清晰的答案。
在首版新系统工具中,我们并未告知组员本人“绩效快照”的评估结果。因为根据过往经验,如果对员工公开绩效评估,结果往往会被夸大或美化。我们希望获得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评估结果,因此没有对组员公开,否则很可能无法获得我们寻求的真相。
但真相到底是什么?量化个人表现的结果究竟如何?在体育界,每名运动员有长达数页的数据记录;在医院里,每次验血后我们都会获得3页检查结果;在心理评估中,我们会通过一系列测试题获得各种百分比数据。而在工作中,至少在量化评估绩效方面,我们希望用一个数字就能区别开每名员工的千差万别、甚至具体而微妙的不同。
当然,更好的理解由沟通促成,包括组员与组长交流目前表现,或者组长之间沟通如何分配组员薪酬,或规划组员职业发展。仅凭一个数字,远无法支持这些沟通。如果我们希望给组员最清晰的定位,就必须尽可能捕捉到每个人的独特之处,然后才能进行有效讨论。
目前透明度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但我们已经在反思和尝试:哪些员工的评估细节可以收集和共享?我们如何才能使领导的沟通更具意义?现在的问题并不是如何对员工进行一句话判断,而是如何全方位、具体地评估他们。
过去几年中,针对绩效管理的很多争议都围绕着打分——如何保证公平,以及如何达成预期目标。但问题可能出在其他地方:打分确实反映了每名员工的表现,却太过片面。毕竟,员工本身的得分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为何仅有这一个数字。评分是真实情况的浓缩,在今天仍不失为一项必要手段。但组织对员工的了解,以及员工对自身工作状况的认知,都不可能靠一个数字解决。现在技术条件已允许我们扩大绩效评估的数据规模,随着新绩效系统在德勤内部的不断推广,“评估大数据”是下一个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刘铮筝/译 安健/校 李全伟/编辑)
马库斯·白金汉为组织提供绩效管理工具和培训,他也是多部畅销书作者,即将有新书问世:《出色2.0:评估实力、找到优势、赢在职场》(StandOut 2.0: Assess Your Strengths,Find Your Edge,Win at Work,《哈佛商业评论》出版社)。艾什利·古铎是德勤纽约总部领导力发展项目总监。
--------
德勤如何创建简洁绩效测量工具
我们的新绩效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是“绩效快照”。它让我们迅速、准确了解所有员工的表现,让我们能将更多时间用在和员工互动上。
1.标准
我们的测量工具必须满足3个标准,为了中和“特殊评分者效应”,我们希望打分者针对自己的行动,而非被评分者的特质或行为。在所设定的必要范围中,所有问题必须以毫无疑议的方式表达出来。为避免误解,每个问题必须包含单一易懂的概念。我们的问题有薪酬、团队协作、不佳表现和晋升等方面,这种分类不见得适用其他组织,但至少适于德勤。
2.打分者
我们要求打分者具有和被评分个人相关的第一手经验,而且他们的主观判断值得我们信赖。我们认同组长是最了解被评分者的人,但他们的角色也意味着,他们对组员的评判主观程度比较高。我们也想过邀请部门经理甚至同事评分,但最终还是觉得应该遵从最简单清晰的做法。
3.测试
我们测试了这些问题是否能提供有效数据。有效性测试能根据答案平均数确定问题的难度,以及根据标准差确定答案的变动范围。我们明白,如果答案中,“强烈同意”的比例很高,那么就无法获得我们预期的差异。确保问题和相关标准的有效性也很重要。(也就是说,所有问题应指向同一隐藏理论,并能发现用其他测试方式获得结果之间的关联,比如参与度调查。)
4.频率
德勤的工作按项目计算,所以每个项目结束后,有必要得出该项目的绩效快照。我们的目标是,在尽可能严格执行绩效评估时,不给组长造成过多负担,因为如果测试过于消耗精力,也不会产生可靠数据。
5.透明度
我们目前正在研究透明度问题。我们希望绩效快照能显示实时“真相”,比如组长的想法。而经验告诉我们,如果组长得知组员能够看到所有数据点,就容易美化组员评估结果,以免后续沟通过于尴尬。我们会将员工的快照分数汇聚成年终评价,但年终总结到底应该分享什么?我们宁可公开过多数据,也不能失之于不透明。不仅为了客户,也是为了内部项目,我们需要根据团队同侪表现,汇总快照分数、工时、销量等绩效标准的相对数据,然后提供给员工最详尽清晰的反馈。时间能够检验我们离理想预期有多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