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2:对空间和设备投资不足
对数十家医疗机构进行的成本分析表明,空间和设备成本比人工成本低一个数量级,这表明空间和设备闲置比人员低效造成的浪费小得多。但由于缺乏专门工具来衡量空间、设备闲置和人员低效造成的损失,医疗机构难以合理分配各项投入,对空间和设备投资不足,反而降低了手中最昂贵资源的利用率。
来看一个实例。我们正与医疗改善研究院(Institute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进行合作研究,其中一项工作是考察30多家医院关节置换手术的相关情况。我们发现有些医生每天完成7到10例关节置换手术,有些医生却只做2、3例,且他们完成单次手术耗时相近。这种工作量差异与医生可使用手术室的数量有关:部分医生有两间手术室可用,因此完成手术多;其他医生只能使用一间手术室,必须等手术室清理完毕、患者准备好后才能进行下一例手术。
分析表明,相比新增一间手术室的成本,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和团队的时间成本要高得多。这个案例清楚表明,盲目削减某项开支往往导致另一项成本上升,得不偿失。只有综合考量完成诊疗的各项成本并平衡投入,医疗机构才能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见《哈佛商业评论》2011年9月刊“How to Solve the Cost Crisis in Health Care”一文。)
合理增加设备投入,医疗机构将有机会提升服务质量,同时降低总成本。某家医院急诊部有3台X光机(2台固定式,1台手提式),高峰时段经常供不应求。成本分析显示,再增加1台手提式X光机是划算的:不考虑诊断效率提升,仅等待时间缩短本身带来的效益就超过了购置机器的成本。如果进行效益分析,医疗机构就会发现,多配备相对便宜的设备能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而由于医护人员的时间价值更高,总成本会下降;同样重要的是,医生也能更及时照顾到患者的需求。遗憾的是,医疗机构很少进行这类分析,错过了合理降低成本的机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