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MUJI)(以下简称无印)创建于1980年,是日本著名的生活型态提案店之一,2013年度销售额2000亿日元以上,业务在全球24个国家开展,是日本全球化最成功的品牌之一。
无印创业之初的商业环境与目前的中国非常相似:一方面,盛行大牌崇拜和过度消费,同时,大量粗制滥造的商品广泛存在,大众消费处于一个精致化、个性化提升的阶段,消费型社会正在塑造当中。
无印最初不是一家独立创业公司,它是大企业内部的一个创新项目。它选择了愿景驱动的公司发展模式,从一个创新的愿景起步,所有的做法基本上与传统商业的做法相反,很快催生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通过独特的管控,无印经营的商品种类由最初的40种增加到2013年财年末的7332种。如此之多的品类被一个相同的愿景紧紧地串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化的生意,无印是怎么做到的?
纵观无印几十年来的经营管理发展脉络,存在一个核心的经营模型,被称为经营三要素:愿景、体验、战略。无印经营三要素实质上是一个战略组合,35年来,无印的商业模式始终没有变过,这个战略组合也始终没有变过,如金井政明所说:变化的只是管理主题、对环境和用户的感知方式以及商品种类。
决定这个战略组合成败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呢?答案是“看得见的经营”。“看得见的经营”是无印逐渐积累、完善起来的一套经营思想、准则和方法。翻看无印历史,你可以发现,凯歌高奏的阶段,一定是处在“看得见的经营”的轨道当中,雄心受挫的阶段,一定是脱离了这一轨道。
那么,如何实施“看得见的经营”呢?无印用起伏跌宕的管理实践呈现出的大脉络是这样的:创业期,现场主义是实现“看得见的经营”的主要手段;发展期,不但要有现场主义,更要完成组织化和信息化;成熟期之后,各种管理手段必须全面进化,才能实现“看得见的经营”。
2008年,金井政明成为无印第六任社长。当时,无印在成熟的本土市场已经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他要为无印找到新的市场。次年,他作出了“以中国为中心经营日本以外的市场”的决定,这一战略的关键词是实施“真正的全球化”。
什么是“真正的全球化”?第一,把最核心的系统和技术全面导入到海外业务中去;第二,之前用5%的员工管理海外业务,之后,其余95%的人也必须支持海外业务。这在无印的历史上从未发生过。事实上,“真正的全球化”也是由“看得见的经营”思想所催发的。
2014年11月6日,上海, HBR中文版独家专访了日本株式会社良品计画(RyohinKeikakuCo,LTD)代表取缔役社长金井政明,无印良品是日本株式会社良品计画旗下品牌。金井政明面孔狭长,鬓角遮住耳朵,样子看起来自然、朴素、随意,时不时会开个玩笑,但他不喜欢讲故事,多余的话、重复的话绝对不说,追求本质和简单,其举手投足都显现出无印的核心理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