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让自己的平台与旧有系统兼容对接?
很少有平台能够构建出一整套全新的网络。一般而言,用户是从某些旧有系统转移到新的平台。与旧有系统兼容,往往是平台先发制胜的关键,虽然这样做可能难免要跟过时的技术亲密接触。
以1998年上线的网络支付服务平台PayTrust为例。PayTrust旨在让用户登录一个安全网页、查看账单、点击鼠标授权支付,从而免去纸质账单、信封和邮票的麻烦。PayTrust最初设想的战略是邀请开具账单的主要机构使用电子账单并接受电子支付。这样显然能够减少账单开具方的纸张和邮费支出,可是,让康卡斯特电信(Comcast)或威瑞森通信(Verizon)将本公司系统与一个未经认证的创业公司开发的没有用户的新平台对接,这是不现实的。
于是PayTrust转而鼓励用户更改自己的账单地址,把账单直接寄到PayTrust公司,由公司对账单进行扫描并加入相应的个人账户中;与此同时,有了用户的银行账户信息,PayTrust就能以用户的名义写支票,如此便实现了与账单开具方旧有系统的兼容对接,即便账单开具方并未“注册”,消费者也能使用平台服务。有了可以吸引消费者的产品,PayTrust平台对于账单开具方的吸引力就更强,足以促使账单开具方更快地实现数字信息转换,省去寄送账单和扫描步骤。
今天的平台通常依靠功能互通(interoperability)、资料转换(data conversions)和信息同步(information synchronization)来降低转换成本。以Gmail为例,新用户通常已有其他电子邮箱账号用于接收信息,而谷歌收信(MailFetcher)功能可将发往那些邮箱的信息转寄至Gmail,以此减少转换的麻烦。
兼容性无须完美,只要够用就好。以智能手机应用为例。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奠定其声名的iPhone之初,用户完全无法从第三方安装应用,增设苹果应用商店和第三方应用是一年多以后的事了。当时苹果公司通过预装应用提供必要工具,初始用户无法从其他任何渠道获取应用程序。
不过,iPhone网络浏览器允许用户访问基于网页的应用。虽然那些应用是为桌面使用而设计,无法使iPhone的全部潜力得以尽数施展,但用户兴致盎然,足以成就机遇。iPhone迅速走红,很快促使开发商们着手编写能将其潜力发挥到极致的原生应用。
现在许多平台都提供这样并不完美的兼容对接,借此吸引新用户,并鼓励用户自行调整适应新平台。举例来讲,用户可以在Windows系统中运行DOS程序,但如此一来就失却了Windows的主要优势,例如共享式剪贴板及设备驱动程序;蓝光设备可以播放标准DVD,但这样就失去了蓝光的主要卖点——高清画质。这是一种脆弱的平衡:平台须有足够的兼容性以展示潜在优势,但兼容性太高又会让用户懒于转换,不去享受那些优势。
当然,不是每家公司都欢迎兼容对接。业内原有系统所有方若感到新进者构成威胁,便会着力封锁兼容性。例如,2004年RealNetworks公司推出数字音乐订阅服务播放器Harmony,欲与苹果公司的iTunes争锋。为了争取已在iTunes购买了音乐的用户,该公司提供了可让iTunes文件在Real设备上播放的转换器。此举堪称剑走偏锋,使得Harmony一鸣惊人。然而苹果公司迅速更改文件格式,封锁了Real转换器。变化的文件格式和诉讼风险迫使Real放弃了兼容对接方面的尝试,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Harmony最终一败涂地。(针对苹果公司的反垄断诉讼正在进行。该诉讼对苹果公司的策略提出质疑,认为其非法将垄断领域从设备扩展到媒体销售。)
与苹果公司相似,谷歌也曾试图封锁针对其AdWords平台的数据同步。2006年至2013年间,谷歌一度禁止开发帮助广告商将Adwords广告复制到与之竞争的其他搜索引擎(如微软必应和雅虎)的工具,直到2008年笔者提供证词、竞争监管部门随后提出质疑,谷歌才取消限制,于是才有了现在的一键复制至其他广告平台功能。
对于众多在线服务及其他平台而言,上线初期是最令人激动也是最艰难的时期。平台若能顺利推广,通常会为多个类型的用户提供特别价值。然而平台刚刚开始运营时无人问津,潜在用户自然有理由心怀疑虑,担心为一项可能无法获得推动力的服务进行注册纯属浪费时间和资源。乍一看,这个问题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无解。但企业家若能对本文介绍的战略加以妥善运用,定能大大提升初期成功几率,从而先发制胜。(蒋荟蓉|译 安健|校 时青靖|编辑)
本杰明·埃德尔曼是哈佛商学院副教授,兼做咨询。他同时也为包括谷歌在内的许多咨询客户或依托本文提到的平台发展,或以这些数字平台为竞争对手的客户做咨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