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iquity退休+储蓄公司的员工每天结束工作前都要按一下门厅内的按钮。这和传统意义上的打卡并不一样。他们实际上在登记自己的情感。门厅内有5个按钮供他们选择:笑脸代表当天工作愉快、苦脸代表他们感到悲伤等等。
这听起来也许像HR的小花招(“看见了吗?管理层在乎你们的感受!”),或是强迫员工表示满意的工具(“有最多笑脸的团队获胜!”)。但以上猜测皆错。Ubiquity正利用这些数据找出激励员工的因素,比如什么让员工在工作中有归属感和兴奋感?其他组织也开始做同样的事情。有些公司使用软件应用记录员工的愉悦程度。有的公司雇用专门追踪员工每月、每周、每日,甚至每个小时心情的技术顾问。可惜,这些组织只占少数。多数公司都不太关心员工现有和应有的感受,甚至没有意识到在建立正确企业文化中情感的重要作用。
人们口中的企业文化通常是指认知文化,即理智层面上共同的价值观、规范、物件、以及指导组织发展壮大的设想。认知文化为员工在工作中思考和行动的方式奠定基调,比如决定员工关注客户、重视团队、创新和求胜心程度。
认知文化对组织成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它只是部分原因,组织成功的另一要素我们称之为群体的情感文化,即情感层面上共同的价值观、规范、物件、以及支配员工在工作中拥有、表达或是最好压抑何种情感的设想。两种文化的关键区别在于出发点不同:思考VS感受。另外,它们的传播方式不同:认知文化往往借助口头传播,而情感文化通过诸如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非语言线索传播。
关于情感改变人们在工作中行为的学术研究再次兴起(又称“情感革命”),但情感文化很少像认知文化一样被有意识地管理,而且经常根本没有得到管理,公司因此会蒙受损失。医疗领域的员工本应表现出同情心,但却变得冷漠无情。本应在快乐和骄傲中积极工作的团队却在忍受愤怒的文化。缺乏适当恐惧感的人(比如在证券公司或投资银行中)容易行事鲁莽。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动荡时期,比如组织重构或金融衰退,则破坏性极大。
我们在过去10年的研究中发现,情感文化会影响到员工满意度、职业倦怠和团队工作,甚至还会影响一些硬性指标,例如财务业绩和缺勤率。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情感深刻影响到员工工作表现、敬业度与创造力、组织忠诚度和决策方式。正面情感总与较好的业绩、质量和客户服务相关——这一结论在不同岗位、级别和行业都成立。反过来说(短期可能有例外情况),诸如愤怒、悲伤和恐惧的负面情感通常会造成不良后果,包括业绩不佳和人员高流动率。
所以管理者忽视情感文化的同时,也就忽略了让员工和组织运转的关键因素。他们可能在理论上清楚情感文化的重要性,但在工作中仍对情感避而不谈。领导者期望影响员工在工作中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但他们可能没准备好理解并积极管理员工在工作中的感受,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他们可能认为这和自己的本职工作无关,或这样做很不专业。
在我们的采访中,有些高管和雇员称自己的组织完全缺乏情感。但每个组织都有情感文化,即使该情感文化令人压抑。如果领导者让情感进驻工作场所,同时清楚并有意塑造情感文化,那么他们能更好地激励员工。我们在本文中介绍了情感文化在工作场所的几种表现方式,以及它在不同业务领域中的影响,包括医疗、应急服务、财务、咨询和高科技等。我们根据这些研究发现,提出了创造并维护情感文化的方法,有助于公司实现更大的目标。
透过表象看本质
有些公司已经开始在管理原则中明确加入情感因素。比如百事、西南航空、全食超市、容器商店公司(The Container Store)和网上鞋城Zappos都将爱和关心列入企业价值观。同样,C&S批发杂货店公司、卡姆登房地产信托公司(Camden Property Trust)、思科金融(Cisco Finance)、Ubiquity、韦尔度假村(Vail Resorts)以及很多初创公司都强调了工作乐趣对它们成功的重要性。
如果你想要彻底理解组织情感文化,然后有意识地管理它,就得确保企业使命宣言和徽章的内容能出现在日常组织生活的“微时刻”。这些时刻存在于举手投足之间,而不在直接表露的情感中。举例来说,表达善意或支持的小动作能构建起有关爱和同情心的情感文化。
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同样有效。如果管理者每次工作时看上去都怒气冲冲(不管他是否真的生气),他可能会塑造一种愤怒文化。出人意料的是,这一现象十分普遍:费尔菲尔德大学多兰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唐·吉布森(Don Gibson)发现,多个组织的专业人士其实在工作中更愿意表露愤怒,而非快乐(他们称自己的生气次数达3次之多)。你可以想象这将造成何种连锁反应。
办公室装饰品和摆设,也可能暗示你应该表露什么样的情感。员工在社交场合大笑的照片,或隔断墙上的人形公仔表现了快乐的文化。规则章程和违规处分条例则反映了一种恐惧文化。小会议室舒适的椅子和纸巾似乎暗示,如有需要,你完全可以打开心扉或者哭泣。
斯隆管理学院的名誉教授艾德佳·沙因(Edgar Schein)在他著名的“文化3层次”模型中指出,组织文化中最根深蒂固的元素也最不明显。举例来说,管理者的潜在假设是,让员工相互斗争能发挥各自最大潜能。他们对外却没有如此宣传,有时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在助长这种习气,不过领导和员工都能感受到。这样做也许能促进良性竞争,但同样有可能创建充满嫉恨的文化,瓦解信任,削弱员工协作能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