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Uber(优步)和YouTube等诸多成功的平台公司,对那些可能阻碍其发展的法律法规置若罔闻。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和管理者,也许是被对自身商业模式的热忱冲昏了头脑,而且坚信自己的公司能为客户提供极大的便利,所以把很多现行规章当成尚未准备好迎接创新的旧时代遗毒。他们的观点是,要反映当今科技驱动的新现实,法律法规就亟须改变。这些违反规定的人,也许都奉行那位极具开拓精神的海军少将、计算机程序员格雷丝·默里·霍珀(Grace Murray Hopper)的名言:以后道歉可比现在求人批准容易多了。
这种无视规则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私人自发去监管化”。一直以来,法律法规的确常常跟不上创新的步伐,这种现象也早有先例。如边栏“早期的自发去监管化”所示,汽车和航空业初起时也曾面临相似的困境。当然,法律在多数情况下有其必要性和适用性,自发去监管化有时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许多残疾人无法使用优步和Lyft租车服务,因为这些平台上没有为轮椅提供便利的硬性规定,而美国大部分的州都规定出租车运营公司必须提供轮椅无障碍汽车;此外,本文作者之一埃德尔曼最近与迈克尔·卢卡(Michael Luca)、丹尼尔·斯沃斯基(Daniel Svirsky)一同开展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显示:Airbnb平台存在种族歧视问题。(见下文“去监管化带来更多问题”)
无论好坏,自发去监管化进行的速度越来越快,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多。10年前,Napster和YouTube这样的新型软件初创公司掀起了一股漠视版权法的盗版浪潮,将媒体公司进一步推向溃败的深渊。今天,优步推出新型交通服务,不管驾驶者是否持有相关营业执照;Airbnb提供的住宿,绕过了给正规酒店运营商增加麻烦和开支的纳税、分区及安保规定;其他一些新兴平台提供预制食品,并不符合饭店须遵守的卫生检验、食品安全、分区和纳税标准。这些平台改变着市场,使得法律法规在市场中的管辖范围缩小,多种形式的保护消泯于无形。
在此种环境下,各行业的公司管理者须评估自发去监管化对本公司的威胁程度。领导者倘有远见,应当思考如何回应这一现象——做出回应必然十分艰难,因为领导者们花了数十年学习如何遵守规则,现在却要考虑抛开这些规则。
比你想象的更危险
受到私人自发去监管化威胁的公司横跨多个行业,跨度之广令人吃惊。比如在律师业,常规的房地产交易、协议离婚和小宗交易合同等许多业务,并不需要开价高昂的专业律师亲自出面;其实在大多数律师事务所,这种委托多半交由律师助理去处理,但收费仍然是按照辩护律师的标准。创投行业的情况与此相似:网络平台兴起,使创业者得以直接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出售股权,投资银行家的重要性随之降低。
多数情况是创新者找到了某些方法,让私人持有的尚未充分利用的资产或产能发挥作用,既降低成本又提高机动性,如此便对在位企业产生了威胁。在此之前,公司要满足客户需求,只需有专业设备,有成熟员工,员工操作设备时有人监督,这样就够了。但私人个体同样拥有汽车、空置房间等资产,其剩余产能可以通过优步和Airbnb等技术平台善加利用。这些私人资产所有者在业余时间提供服务,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加班,而提供同类服务的正规公司如果让员工在夜间和周末工作,一般都要支付加班费。此外,以前须从雇主处学习的许多技能,现在可以通过教学软件习得,必要时还可用培训视频等其他方式加以补充。最后,私人提供方更容易绕开限制着正规提供方的法律法规,比如在大部分机场,出租车都要排队等候,Uber汽车却能插队。
高端在位公司往往自认为身在利基市场,相对安全,但这些公司其实也面临着威胁。Black Car Service让客户可以预订出租车,比优步高级,可是如果客户临时要叫车,优步可能正好有车在附近,甚至还是豪车。酒店业同样谈不上什么安全的市场地位。四季酒店(Four Seasons)可能觉得自己跟Airbnb上的房子不在同一个档次,但现在Airbnb也开始提供大量高级房间,每晚标价超过500美元的房间仅在纽约一个城市就有数百间,其中包括顶层阁楼套房,住宿条件堪与豪华酒店相媲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