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系列备受瞩目的官司震惊金融业后,商业界大大提高了对多样性的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拿出5400万美元,Smith Barney和美林(Merrill Lynch)各花费1亿多美元,来摆平性别歧视索赔。2007年,摩根士丹利回到了谈判桌,面临一场新的集体诉讼,又花费了4600万美元。2013年,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以1.6亿美元平息了一场种族歧视官司。 15年来,类似的诉讼让美林支出近5亿美元。
这就不难理解,华尔街的公司现在要求新员工签署仲裁合同,同意不参与集体诉讼。他们也扩展了培训和其他多样性项目。但总的来看,无论是金融业还是其他地方,平等状况都没有改善。尽管美国商业银行中西班牙裔管理者的比例从2003年的4.7%上升到2014年的5.7%;但白人女性(white women)的比例从39%下降到35%,黑人男性(black men)比例则从2.5%下降到2.3%。在投资银行中,情况甚至更糟(尽管投行业正在萎缩,增加了分析的复杂程度)。从1985年到2014年,在所有员工数满百或过百的美国公司中,管理层中黑人比例的提升微乎其微——3%到3.3%。从1985年到2000年,管理层中白人女性的比例升幅最大,从22%到29%,但之后就未见进展。即使在硅谷,虽然很多领导者出于商业和社会公平,都在鼓吹增加多样性的需要,但主要技术工作依然被白人男性占据。
大多数多样性项目并没有增加多样性,这并不令人惊讶。除几种新的拜大数据所赐的虚假招式外,多数公司主要还在使用20世纪60年代的方法,虽然努力加倍,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长期以来,公司依靠多样性培训减少工作中的偏见,依靠招聘测验和绩效评估来抑制招聘和晋升中的偏见,利用申诉机制让员工有途径质疑管理者。设计这些工具的目的是,通过管制管理者的思想和行动来防范诉讼发生。但实验室研究证明,这种填鸭式的方法会激发而非消除偏见。社会学家发现,人们通常会通过对抗规定来宣示自主权——如果想强迫我做X、Y或Z,那么我就会反其道而行,目的是为了证明“我要做自己”。
在分析完800多家美国公司30年来的数据,并深入访问了数百名业务经理和高管后,我们发现,当公司放松管控手段时,取得的成果更佳。更有效的方法是让管理者参与解决问题,增加他们在工作中与女性和少数族裔员工的接触,并促进社会问责——人们渴望自己看起来公正无偏见。这就是为什么定向大学招聘、导师项目、自管理团队和特别工作组促进了商业中的多样性。有些最成功的项目在设计时甚至根本没有考虑到多样性。在本文中,我们深挖数据、访谈和公司案例,说清楚哪些成功,哪些失败。
为何不能仅仅禁止偏见
高管偏好经典的命令与控制方法来增强多样性,原因是其将可预料的行为归结为易于理解和辩护的“该做与不该做的事”。但这种方法明显忽视了我们所知的几乎所有激励员工改变的措施。数十年的社会科学研究都指向一个简单的事实:指责管理者,用规定和再教育羞辱他们,并不能激励他们参与其中。让我们来看看最普遍的自上而下的方式通常错在了哪里。
多样性培训。经过培训的人们通常能够摆脱偏见吗?从二战之前,研究者就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已经进行了近千次调研。结果却是:尽管人们很容易接受指导,对偏见调查问卷做出正确回答,但他们很快便会忘记正确答案。多样性培训的积极效果很少能够维持一两天以上。很多研究显示,培训会激发偏见或引发反作用。尽管如此,近半数的中型企业和几乎所有的财富500强企业都使用这些培训。
很多公司看到了副作用。原因之一是,四分之三的公司在培训中使用负面信息。通过强调多样性官司和反复讲述大笔赔偿金的事例,它们含蓄地发出警告:“歧视会让公司蒙受损失”。我们理解这种做法——本文第一段也通过这种做法引起你的注意。但威胁,或者说“负面激励”不会改变歧视。
另一个原因是,四分之三进行培训的公司依旧遵循已故多样性大师、小罗斯福·托马斯(R. Roosevelt Thomas Jr.)的过时建议:“如果多样性管理是组织战略的一部分,那么多样性培训必须是强制性的,管理层要说清楚:‘如果你无法接受,我们不得不请你离开’。”但在让管理者参加必修培训5年后,公司依旧发现:白人女性、黑人男性和西班牙裔在管理层中的平均比例并未提升;黑人女性的比例甚至降低了9%;亚裔美国男性和女性(Asian-American men and women)的比例降低了4%到5%。培训师告诉我们,人们对强制课程的反应通常是愤怒和抵触,而且很多参与者实际在培训后表达出对其他族群更多的仇视。
但自愿参与的培训则产生了相反回应(“我选择参加,因此我一定支持多样性”),带来了更好的结果:5年来,管理层中黑人男性、西班牙裔男性和亚裔美国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增加了9%到13%,白人或黑人女性的比例没有减少。多伦多大学的研究支持了我们的结论:一项研究中,白人参与者阅读有关歧视黑人的评论手册。当感到自己被迫赞同其观点时,阅读行为强化了白人阅读者对黑人的偏见。当他们觉得选择是出于自愿时,阅读行为会减少偏见。
公司频繁示意,培训是一种补救措施。一家全国饮料公司的多样性主管告诉我们,老总会利用培训整治问题团队。“如果出现了很多投诉,或者,当然最好别发生,某种形式的骚扰...头儿会说:‘你们部门的每个人再进行一次培训’。”
大多数实施培训的公司为管理者设有特别项目。诚然,管理者决定聘用、升迁和薪酬,属于高风险人群。但把他们单独区分开,相当于暗指他们是罪魁祸首。管理者很容易憎恨这种暗示,并抗拒信息。
招聘测验。40%左右的公司现在试图利用强制性招聘测验,评估前线职位候选人的技能。但管理者不愿听到,他们无法随自己心意聘用员工,我们的研究表明,他们通常选择性地利用测验。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战后黑人北迁,芝加哥的肉类加工企业Swift & Company为监督和质检岗位创建了测试。一项研究发现,管理者通知黑人没有通过测验,然后提拔了没有参加测验的白人。一位黑人机器操作员反映:“我在Englewood高中读了4年书。我参加了检验员岗位的测验。工头说我没通过,然后把该职位给了一个没有参加测验的白人。”
这种事现在依旧发生。当我们访问一家西海岸食品公司的新任人力资源总监时,他表示,自己发现白人管理者只让陌生人(其中大多数是少数族裔)参加监督员测验,然后聘用没有进行测验的白人朋友。“如果就某一职位,你测试了某人,那所有应聘该职位的人都应进行测试。”他说。
但即使是测试所有岗位应聘者的管理者,也可能忽略测试结果。投行和咨询公司在招聘面试时,会进行测验,让应聘者当场解决数学和情景问题。在研究这一做法时,凯洛格商学院的教授劳伦·里维拉(Lauren Rivera)从旁观察了某公司的招聘会议。她发现招聘小组对白人男性未通过测验不以为意;但却对女性和黑人未通过测试十分介意。因为决策者(有意或无意)筛选结果,测验放大了偏见,而没有消除偏见。
在对管理者进行岗位笔试测验的公司中(如今约有10%的公司这么做),5年后白人女性、非裔美国男性和女性(African-American men and women),西班牙裔男性和女性(Hispanicmen and women)和亚裔美国女性占管理岗的比例减少了4%到10%。而受过高等教育,在标准化管理测验中通常得高分的白人女性和亚裔美国女性,所占比例大幅下降。因此,应试技巧上的群体差异无法解释这种情况。
绩效评估。超过90%的大中型企业,使用年度绩效评估来确保管理者做出公正的薪酬和晋升决定。找出并奖励最佳员工并非惟一目标,评估还提供了避免诉讼的凭证。被起诉歧视的公司通常声称,他们的绩效评估系统防止了歧视性对待。
但研究表明,评估者倾向于在绩效考核时压低女性和少数族裔的分数。有些管理者甚至给所有人高分,来避免员工争议或作为提拔员工时的缓兵之计。无论管理者如何规避绩效系统,绩效评估终究不能促进多样性。公司引入绩效评估5年后,对少数族裔的管理者没有产生效果,管理层中白人女性比例平均下降了4%。
申诉程序。最后这一策略旨在找出有偏见的管理者,并修正他们的偏见。约有一半的大中型企业设有机制,让员工能够质疑薪酬、晋升和终止合同的决定。但很多管理者,不但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解决他人的歧视问题,还会报复或打压进行投诉的员工。在2015年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s)收到的近9万起投诉中,45%为对打击报复的指控,声称最初的申诉招致了嘲讽、降职、甚至更糟的对待。
一旦人们发现申诉系统无法阻挡组织中的劣行,就不那么愿意直言不讳了。实际上,员工调查显示,大多数人都不会上报歧视问题。这就导致了另一个预料之外的结果:没怎么收到过投诉的管理者断定公司没有歧视问题。这种情况在我们的访谈中屡见不鲜。当我们与一家电子公司的人力资源副总裁交流时,她提到了被广为传播的“其他公司遭遇的麻烦”,并且补充说:“我们就没有遇到任何此类问题...我们已经有快4年没有收到任何歧视相关的投诉了!”而且实验室研究显示,申诉系统之类的保护措施会让人们卸下防备,使决策受到偏见影响,因为他们会认为公司政策会确保公正。
当公司运行正式的申诉系统时,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恶化。我们的定量分析表明,在公司采用此类系统后5年内,白人女性以及所有少数族裔群体(西班牙裔男性除外)的管理者比例下降了3%到11%。
但多数雇主认为,他们需要某种系统来“截获”投诉,哪怕只是因为法官喜欢这些投诉。促进多样性的策略之一是,“灵活”的投诉系统。该系统不仅提供了正式的听取意见流程,也提供了非正式的仲裁。因为非正式仲裁不会把管理者带到检察机构面前,可能会减少他们报复的可能性。如我们将要说明的,在管理者免受公众指责的基础上,让他们知道自己负有责任,能够起到帮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哈佛网友评论